中国当代的孩子现在最缺什么? 现在的孩子缺什么?

  [摘 要] 现在的孩子缺什么?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是什么?成才教育应该重视什么?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能做些什么?带着这样一些疑问走进该文,希望能够引发您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 素质 榜样 纠正不足 教会孩子学习 教会孩子生活
  
  一、孩子缺什么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也是一位高段的班主任老师。当我与身边的孩子朝夕相处时,看到了这样一些场景,让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现在的孩子缺什么?
  预备铃响,当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发现角柜里存放的物品散落一地,许多同学能从上面跨过去,竟无一位同学主动整理。
  餐厅用餐后,转身离去,餐桌上自己丢弃的垃圾视而不见,只有在老师批评教育下才会勉强收拾。
  言谈中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思想,盲目追求潮流,趁老师不注意倒掉营养丰富的早午餐,(究其原因,竟是为了减肥!)不和学生模样的装扮,失去了少年儿童应有的健康阳光的美。
  部分学生学习缺少目标性,想方设法地抄袭作业,老师批评教育,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似乎学习是老师的责任。
  ……
  这样一些点点滴滴的画面,不禁让我想起了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名为《迟到一次,未必是坏事》的文章。文中提到了一位担心孩子上学迟到的母亲,在带孩子吃早餐时一次又一次地帮孩子倒汤散热、吹凉饭食。可次次都是大人着急,孩子漫不经心。后来邻座同吃早餐的朋友悄悄地教母亲一招:不帮忙,让孩子自己吃完早餐。结果那一次孩子迟到了,没有拿到一周的“守时之星”。从此,孩子认识到早睡早起的重要性,再没出现过母亲催促孩子,孩子也没有再迟到过。
  再联系我看到的那些现象,我不禁会产生第二个疑问:除了学习教材之外,学校、家庭还应教会孩子什么?
  二、教师如何去做
  1.用榜样影响孩子
  孩子会不会学习,知不知道学习什么,有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这是优秀学生与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区别所在。在一些家长素质较高的家庭中孩子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可是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参差不齐,那些学习有困难或是不能正确对待学习的学生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是教育的关键。孩子的可塑性强,榜样的力量会引领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2.从小事中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足
  孩子的习惯会影响他一生的成就,教育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与不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孩子是否乱扔废弃物;是否浪费粮食、水电等物品;是否不敢与陌生人打交道;是否会礼貌待人;是否会关心、帮助他人;是否热爱健康、阳光的事物;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是否有执着的学习目标;是否结交一些不和适宜的朋友……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交友、卫生、待人接物、行为习惯、思想品质、心理品质等方面的不足,并予以正确的引导,是每个家长、老师应该关注的。
  3.语文教师利用好教材进行素质培养
  都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做了十一年的语文教师,深深感受到语文在陶冶学生情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需要德才兼备的教师,我们更应该说教育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对生活中真善美的浓缩,语文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语言美,更应该充分地发现文本中思想与生命的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知道什么是美,进而进化心灵。有了对事物正确的审美认识,有了高远的人生追求,哈佛大学所推崇的素质,刘亦婷身上所具有的素质难道只会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吗?不,任何人都可以具备这样的素质。
  4.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生活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严厉地批评孩子还不去学习?看什么闲书?背书去,做练习册去!实际上就教材而学习的做法,孩子不一定真正懂得学习,热爱学习。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教育青年朋友“读书如蜜蜂采蜜一样,必须要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其实,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加上老师、家长的正确的引导,就不会是一个不热爱学习的学生。
  人教版五年级有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里,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告诉每一个孩子,要多读闲书,古今中外、历史
  人文、名人传记、文学作品……凡是闪现人类智慧的书籍都拿来读一读,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两位文学大师的话,应该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孩子在小学阶段有充足的时间读那些人类文化的精品,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除了教材以外,孩子的床头、书柜里应该有大量不同类别的好书籍。0―12岁时形成的阅读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让那些逼着孩子就教材学教材的家长朋友们,不要再束缚孩子求知的渴望。只有思想丰富、情操高尚的孩子,才能适应将来更高阶段的学习。
  读书教会我们的是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即便不是哈佛的高才生,也会成为一个集好奇心 ;创造性;学业成绩、学业前景好;有领导能力;充满责任感、幽默感、主动性;为人的热忱 、自信;懂得关心他人;充满活力;成熟、能勇敢面对挫折;受老师重视等众多素质于一身的人。
  教育的本质难道不在于此吗?
  仔细想想,教育无论怎样改革,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这一根本目标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而这样的培养目标需要老师的细心发现,需要家长的细心发现,更需要老师把发现到的传递给家长。每个孩子都有希望成才,小学阶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审美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小学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多么希望那些不知道学习重要性的孩子早点能体会到读书学习的乐趣,多么希望那些不懂得什么是珍惜的孩子早日能插上理想的翅膀,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刘亦婷能成为中国发展的后继人才。只要我们做老师、做家长的明白孩子缺少的是什么,合理引导,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