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用药误区发布 [家庭用药误区]

  误区一:盲目补钙——吃出结石、便秘  老人、孕妇和儿童这三类特殊群体,用药非常有讲究,需要根据年龄、体重和怀孕等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老人的肝肾代谢功能减退,应该尽可能少用药。一些女性或老年人为防止骨质疏松,会大量补钙,盲目吃钙片,但钙片、维生素都不能过量乱补,否则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有报道指出,盲目补钙可能引起结石、便秘等。
  误区二:乱服中药——治痘吃出尿毒症
  很多人都有个误解:中药安全无副作用,可以滋补,长期吃还能养生,不会“害身”。其实,除了西药有不良反应外,滥用中药也可能引起诸多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有个年轻女孩因为脸上长痘,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半年后,女孩查出患上了尿毒症。
  误区三:滥用减肥药——致心脏损害、胃肠紊乱
  滥用减肥药,结果可能导致诸如心脏损害、胃肠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甚至肝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误区四:过量服用——求快效反招不良反应
  调查显示,不少市民认为,“药吃得多一点,病能好得快一点”,在就诊时也会主动要求医生多开药。盲目地增加药品剂量,不会增加疗效,反而只会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
  误区五:服药方式随意——躺着服药会对食道造成损害
  用药行为也容易诱发不良反应。有调查表明,45%的患者服药方式并不正确。如大部分口服药要求站着用温开水服。很多人因为生病,就躺在床上服药,容易导致药品黏在食道上,造成损害。
  误区六:捏鼻子灌药——容易致孩子过量用药
  碾药、灌药、加糖和果汁……这些不当的服药方式,对孩子有害无益,会影响药物作用,还可能造成意外。如给孩子服药时捏着鼻子灌,容易导致过量用药。
  误区七:药与酒同服——相当于埋下“定时炸弹”
  老百姓中有个“催眠偏方”:睡前喝点小酒,趁着微醺,睡得踏实、深沉。但不少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若服过治疗药物,再喝上一点酒,这样睡觉无异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极其危险。其实,大多数药物都和酒精“相冲”,如镇静催眠类药物、降糖药、阿司匹林、甚至抗生素等。(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