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义复词古今谈_古今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意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而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起陪衬作用)的复合词。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句的“作息”,其意义偏在“作”上,“息”不表意义,只起陪衬作用。而现代汉语“作息时间”中的“作息”表示“工作和休息”,两个语素均表意义。前者是偏义复词,后者是一般复词。“昼夜勤作息”只能译为“白天夜晚辛勤劳作”,而不能译为“白天夜晚辛勤的工作和休息”。
  词的偏义现象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如果不能正确区分,按一般情况翻译,就会使译句不通。偏义复词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文言文复习备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1996年全国高考题对此作过专门的考查。该题是这样设计的: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 )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此题答案为C。因为根据语境分析可知,“府遣警盗”“刺诸县短长”,“刺”为“刺探”之意,太守派遣“警盗”刺探下属各县令的情况,当是刺“短”而非刺“长”。
  偏义复词的合成方式有三种:
  一、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例如: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从后面的“桃李”可知“园圃”为偏义复词,意义偏在“园”上,“圃”只作陪衬,不表意义。
  ②无一不适耳目之观。(《芙渠》)从后面的“观”,可知“耳目”意义偏在“目”上,“耳”作陪衬。
  二、两个语素意义相对。例如
  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从上下文看,这两例中的“姥”“兄”表示意义,“公”“父”作陪衬。
  三、两个语素意义相反。例如:
  ①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传》)意义偏在“急”上。
  ②陟罚藏否,不定异同。(《出师表》)意义偏在“异”上。
  中学课本中偏义复词的例子很多,不一而足,但很多人对这一现象却存在陌生感,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其实,现代汉语中也有很多偏义复词,只是因为我们对这类词的偏义理解已经习惯化,而对另一个语素的意义不加考虑,从而对现代汉语中的偏义现象浑然不觉。通过对现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古代汉语中这一现象的理解。下面试举几例:
  ①窗户:门锁着,他从窗户跳进屋里。词义偏在“窗”上,而“户”(本义为“门”)只起陪衬作用。
  ②兄弟:他是我兄弟,比我小五岁,词义偏在“弟”上,“兄”起陪衬作用。
  ③动静:他听见对面的房间有动静。词义偏在“动”上,“静”起陪衬作用。
  ④睡觉:太阳都出来了,他还在睡觉。词义偏
  在“睡”上,“觉”(醒)作陪衬。
  ⑤痛快:今天在公园里玩得真痛快。词义偏在“快”上,“痛”起陪衬作用。
  ⑥忘记:我忘记带钢笔了。词偏在“忘”上,“记”起陪衬作用。
  我们用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例子与古代汉语偏义复词的例子进行对照分析,以今观古,相得益彰。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偏义复词产生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深刻的理解这一语言现象,牢固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