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视野下的孝道文化 哲学视野中的改革开放

  传统孝道文化的含义及其历史演进   ·传统孝文化的内涵   孝道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孝道文化是指家庭或社会在为老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资源方面的观念、社会伦理、价值取向和制度规范。广义的孝道文化还包括“孝丧、孝祭和守孝”,“孝继”,“孝行”。本文所指孝道文化主要指狭义而言的。
  ·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回顾
  在中国历史上,孝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观念。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孝仅限于人伦范畴,其主要内容是祭祀祖先、善事父母。
  国家产生以后,孝道逐渐延伸到政治、宗教、社会的广阔领域,成为一种社会型的道德准则。孔子把孝的内涵从“养”扩大到“敬”。并认为人们更应强调“子孝”而不是“父慈”。
  两汉以后,尤其是唐宋以来,人们愈加强调“子孝”,甚至提出了“父虽不父,子不可以不子”等愚孝的绝对化原则。
  近现代,新文化运动对孝道展开了集中的批判,文化大革命洗除了传统家庭伦理的各个方面。孝道精神又一次遭到冷落。
  应该指出,近现代对封建专制和封建家长制以及作为其文化支撑的封建孝道的批判,其反封建意义应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只看到被异化了的孝道,忽略了其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视野下孝道文化的新理念
  ·孝敬
  这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基础,也是传统孝道文化的根本。具体来说,孝敬老年人就是在家庭、在社会各种场合对待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孝敬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真谛,也是东方文化的鲜明特征。
  ·平等
  这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前提。
  首先,讲究长幼人格的平等性。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要求建立起长幼人格平等的新孝道。现代家庭伦理关系中呈现出一种交互主动性关系。
  其次,提倡权利义务的双向性。改革开放后的孝道观,要求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人格平等的互助式关系,其权利和义务是双向的,父母长辈有要求子女尽孝的权力,也同时具有对子女施慈的义务。
  ·保障
  这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核心。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要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尊老爱幼作为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
  ·共享
  共享现代文明成果是改革开放后孝道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内容。老年人曾经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除了要从制度上保障他们的生活以外,还要确保他们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其他人群同步提高。
  ·和谐
  这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人际环境。促进代际和谐,缓解社会矛盾,孝道文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粘合剂。代际和谐是新时期孝道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的重要目标。
  改革开放视野下弘扬孝道文化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商品经济的浪潮以及改革开放中西方文化的影响给传统的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出现了严重的“孝危机”现象。这种现象是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不相容的,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坚决消除“孝危机”。
  改革开放视野下弘扬孝道文化的主要途径
  ·从个人角度,上一辈要转变观念,做好养老准备,下一辈要尽养老、敬老的责任
  如上平等原则所述,老年人要注重与子女权利义务的均衡性。老年人要做好各种养老资源的自我积累,主要包括积极资源与健康资源。同时,子女也要将赡养与孝敬相结合。
  ·从社会角度看,则要强化政府与社区功能
  首先,进一步强化道德教化力度,实现“孝道”与“责任”的统一。对个人的道德教化显得尤为重要。而道德的教化除家庭的教育外,也需要政府通过学校教育与日常宣传,使家庭养老达到制度与自觉的统一。
  其次,不断完善家庭养老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家庭养老由伦理走向法制。其主要措施有:第一,要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健全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和敬老保证书的签订和检查兑现制度。第三,将养老问题纳入人口管理范畴,甚至列入基本国策。
  再次,健全家庭养老的激励机制。其主要措施有:第一,对那些照顾无自理能力老年人的家庭提供必要的经济补助和物资支持。第二,在住房和工作安排方面,制定倾斜政策,使其更就近父母而居。
  最后,发挥社区养老功能。政府、部门与社区三者相结合。
  我们相信,改革开放以来弘扬孝道文化,一定会促进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家庭的幸福,促进整个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