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应对纺织品反倾销的对策: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一些发达国家更加频繁地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反倾销是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纺织产品已成为遭受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之一。鉴于国外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杀伤力巨大,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总结出国外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保护;反倾销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5-0019-02
  一、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奥巴马政府提出“购买国货”条款到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反倾销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我国纺织产品已成为遭受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之一。反倾销一旦立案,累计制裁可能长达10年甚至20年之久。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遭受反倾销的现状
   1979年8月,我国遭遇了第一例反倾销案,至今我国纺织品已经遭受多个国家或地区发起反倾销调查,立案数和裁定率均排名世界第一,涉及我国纺织品出口额达几百亿美元。1987—2001年我国纺织品(纺织、服装和鞋帽)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累计48起(总数为443起),占总案件数的10.84%。特别是1993年墨西哥对我国十大类400多种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征收高额临时反倾销税,纺织品类中植物纤维征税331%,合成纤维征税501%,纱布征税54%,服装征税竟达537%,结果造成我国纺织产品完全退出该国市场。2000—2003年,我国纺织品遭受72件反倾销案,年均18起。2004年6月,欧盟决定对原产于我国的聚醋纤维服装和织物进行反倾销调查,涉及我国1000多家企业,金额达5.8亿美元,是有史以来对我国纺织品提出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反倾销调查。
   根据《纺织品和服装协议》,2005年1月1日开始WTO成员取消实行了43年的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制度,但是国际纺织资源并没有进入一个有序、公平、自由进行市场化配置的竞争时代,曾一度达到反倾销的高潮。2005年3月11日,欧盟和美国两大市场同时向我国纺织企业发难,以多种方式进行反击,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设限。同时,印度、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都较多地启动了纺织业反倾销调查程序,对我国纺织品进口设置障碍。2006年7月中美聚酯短纤反倾销案涉及中国企业54家、金额6600万美元,被称为“中国加入WTO后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欧盟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调查也日益增加。特别是2006年6月,欧盟7家企业对我国的第35类纺织品提起反倾销,是我国纺织品遭遇到的案值最大的一次反倾销调查。
   据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反倾销手段又一次被使用得淋漓尽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07年163起,2008年208起,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73起。2009年全球反倾销案件数量近440起(历史最高为2001年366起),为2008年的2倍多,是历史上发起反倾销数量最多的一年。2008—2009年9月,国外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调查达22起,各国又一次将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推向高潮。国际上频繁的反倾销使我国的正当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
   三、国外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的特点
   (一)涉及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大,金额不断上升
   截至2009年,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20世纪70年代只有2起,80年代年均立案6起,90年代增至年均31起,2008年中国遭遇到的反倾销调查达73起,2009年1—4月我国遭受90多起反倾销调查。外国对我国反倾销的产品已由20世纪80~9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轻纺、化工、钢铁、电子产品等4000多种商品。西方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扩大,只要他们认为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都认为我国产品会损害其产业发展,可以列为反倾销的范围,给我国产业造成巨大损害;涉案金额不断上升,对我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的涉案金额已达数百亿美元,严重损害了我国纺织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及就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提出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反倾销案都是由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发起,他们是“反倾销的传统国家”,对纺织品实施反倾销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和欧盟,约占总数的2/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反倾销立案数量迅速增加,如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对我国频频发起反倾销调查。特别是1995年以后印度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明显增加。如2008年下半年,全球共有15个WTO成员发起反倾销调查立案数120起,其中,印度发起42起,占全球总数的1/3,印度成为发起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且有加剧的趋势。
   (三)反倾销背景日趋复杂,力度不断加大,征收的反倾销税越来越多
   现代意义上的反倾销已不是单纯的保护国内产业,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而且带有不公正性、随意性和歧视性。根据WTO规则反倾销税的征收,应该是倾销价格与正常价格之间的幅度。而对华反倾销税幅度不断升高,如2005年4月,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艺术画布发起了反倾销,2006年4月初,作出反倾销终裁:对中国企业征收77.09%~264.09%的高额倾销税。
   四、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反倾销摩擦的外部环境将长期存在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一些国家大力推崇贸易壁垒,如“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SA8000族系列标准、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成为反倾销的借口。G20国中的17个国家也并未遵守作出的自由贸易的承诺,2009年1—8月已经提出了约66项有限制贸易的内容,实行了47项措施。贸易保护主义仍在继续蔓延,2010年第一季度共有10个国家对我国发起19起反倾销等调查措施。这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产业和保障本国就业,纷纷对我国的纺织品设限。我国纺织品将长期处于各种贸易摩擦的环境中,生存于反倾销的夹缝中。
   (二)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增加
   我国在成本、规模和质量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优势。为了遏制我国纺织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纺织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竞相对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对我国纺织品频繁提起反倾销,同时也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队伍中。
   随着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胜诉,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是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开始勇于接受国际市场规则的检验,更多地了解国际贸易的法律,进一步强化了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意识,逐步扭转反倾销工作的被动局面。我国的纺织企业已经完成了由放弃应对到积极应对的转变。
   王 莹:浅析我国纺织品应对反倾销的对策(三)国际上反倾销出现了新的形式——数量反倾销
   随着我国劳动力和原料价格的上涨,我国纺织品长期低价竞争的产品价格优势已被削弱,利润日趋微薄。国外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除了传统的以价格为基础的反倾销将会长时间存在以外,也出现了以数量为基础的反倾销形式。这种形式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过度出口而引起的。国际反倾销立案中每年有大约1/3的案件被归于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出口所引起的数量反倾销案例,而这种趋势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我国纺织行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部门指导作用
   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国际上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培养反倾销各类人才,规范出口秩序,鼓励企业积极应对国外的反倾销。
   (二)完善行业协会职能
   充分发挥其协调和推动作用,规范同业竞争,协助国家和政府建立有效的纺织品反倾销预警机制和反倾销应诉机制,加强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为企业的反倾销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构建企业应对机制,加快专门人才培养
   纺织企业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遭遇反倾销的因素,从公司的战略层、业务层和职能层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实施多元化的国际营销战略,运用品牌和实行对外投资向国际化企业发展;加快纺织企业认证步伐,对社会及员工负起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加强财务管理,健全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规范接轨,特别是构建防范反倾销的会计体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迈进,提高产品竞争力;实施合作营销,完善营销渠道;培养专业人才,尤其是熟悉国际经济和贸易的人才、生产研发的技术人才以及懂得各国的反倾销法、熟悉WTO反倾销协议、可以运用英语直接辩护的反倾销应诉专业法律人才;懂经济、懂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建立起纺织企业自身有效的防范反倾销的预警机制。
   反倾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不是孤立的,与各方面具有复杂的关联性。我国纺织企业要实现国际化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也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持久战。
  
   [参考文献]
   [1]陈灵伟,陈灵锐.2006:我国纺织企业直面“反倾销”[J].北方经贸,2006(7).
   [2]薛荣久,樊瑛.WTO多哈回合与中国[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蔡岩红.江南化纤打赢美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案[N].法制日报,2007-05-13.
   [4]冯娅娟.2005年中国纺织业埋伏一:反倾销大棒高悬[J].WTO经济导刊,2004(8).
  (责任编辑: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