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外初中部_“在在”是啥东东?(外一则)

  张兆和女士(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给作者的一封信中说:“……但身体虚弱,腿脚无力,在在需人,一家人不免因此忙乱。” 很多编辑乍一见到“在在”两字,均以为是作者手误造成,每次都想当然地把它改成“实在”。
  其实,这里的“在在”不是手误造成,是实有其词,是“处处”、“到处”的意思。现在虽然不常见,但它在古诗文中却是屡见不鲜。宋杨万里《明发南屏》诗云:“新晴在在野花香,过雨迢迢沙路长。”沈夫人信手拈来,用得恰到好处,足见她饱读诗书,学识渊博。改为“实在”,文句虽亦通顺,但相形之下,不免略逊一筹,神韵差多矣!
  (节选自陈天风《张兆和没有写别字》,载《咬文嚼字》2008年第6期)
  
  平常吃的水果,有的写成“橘子”,也有写成“桔子”,“橘红”“橘黄”,还是“桔红”“桔黄”?
  “橘”和“桔”本是两个不同的字,意义不一样。橘,读音为ju,其意就是我们日常吃的水果橘子,也指橘子树。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曾写过一篇楚辞《橘颂》。桔,读音为jie,不单用,由它组成的复词有“桔槔”(一种汲水工具)、“桔梗”(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等。
  可能是由于“橘”字笔画繁多,后来民间就有人用“桔”字来代替“橘”字,这时的“桔”也变成为ju。这样一来,“桔”成为“橘”字的俗体字。
  俗体字是通俗流行而字体不合规范的汉字,在正式场合不宜使用。所以,我们吃的水果juzi,应写作“橘子”。同样,“橘红”不宜写作“桔红”,“橘黄”不宜写作“桔黄”。
   (节选自《咬文嚼字》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