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文环境 创设阳光课堂:高效课堂22条心得体会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灵性的课堂、充满阳光的课堂!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优化课堂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灵气;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真心赏识每一位学生,创设阳光课堂。新世纪需要新的人才,新课改需要新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充满灵性的课堂。给学生一束阳光,让学生的脸庞真正地灿烂起来!
  关键词:优化人文环境 创设阳光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诱导 激励 赏识 心理满足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灵性的课堂、充满阳光的课堂!
  
  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优化课堂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灵气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的教育更应如此。在教学中,要营造整体参与氛围,让每一个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合作参与的形式,深刻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从而产生灵感,再整合升华为理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来自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来自于由教师的架空分析得来的所谓“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能够是而且必须是一种解放,解放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锻造学生修身立世的基本素质,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人道化。
  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是一位高明的导演。尊重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把课堂当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开放的课堂还需要教师是一位机智的应变家。以睿智的回答赢得每一位学生的钦敬,使学生产生一种参与学习的冲动,形成极具吸引力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常常扪心自问:自己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经验的深化?是否有利于学生最终建立会学的智能结构?还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课堂适应状态,或投石问路,或抛砖引玉,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使学生能感觉到自己学了知识,长了本领,扩大了视野,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优化了自己的课堂环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灵感部分来自于教师的诱导,部分来自于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教师创建的积极的、兴奋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会更加活跃,能更好地领会课文内容。通过“发现”,会产生成功的愉悦,甚至产生胜人一筹的自豪感。知识上的新发现、思维上的新突破、情操上的新熏陶,这些要素在学生头脑中积累深厚了,受到吸引、同化的频率高了,便形成了独特的见解、独创性的思路。如教《斑羚飞渡》时,有一名学生说:“从悬崖上摔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是不正确的。因为下面是水,而不是石头。”这种很有灵气的质疑,说明这个学生能敏锐地捕捉学习信息,具有挑战性、批判性的超常思维,善于发现的科学品质在其身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当然,课堂教学的最优状态和最佳组合总是相对存在的,即协调是相对的,不协调是绝对的。在教学实践中,“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选择有效的公关手段,创设适宜的美学气氛,滋生学生的灵性,取得“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开放、搞活”的正面效应。
  
  二、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真心赏识每一位学生,创设阳光课堂
  
  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因此,教师要从人格的角度,平等对待学生,乐意接纳学生,诚意帮助学生,真心赏识学生,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力,达到和谐共振的目的。
  教师应该是一轮普照万物的艳阳,向每一位学生播撒温暖,让每一位学生的脸都充满灿烂的阳光。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更要付出百倍的关爱,真诚地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在与这样的学生相处时,要给他们以充分的人格上的尊重,切记避免触及他们脆弱的心理防线,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也生活在阳光下!从而真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课本仅仅是媒体,教师只能是客体,学生永远是主体。要通过适当的激励手段,使学生在心理上、行动上愿意并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以期产生内化的学习追求,并把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当中。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核舟记》、《统筹方法》等课文,学生通过学习虽能领悟到语言的力量和魅力,但感性上还处于幼稚阶段,我就组织他们参观当地的宏伟建筑、欣赏红木工艺雕刻品、感受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等,让他们吸收到大量的科技信息,引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在知识的适用性和创造性上得到新的启发,从而真切地感受到:“雄伟的建筑是一首无韵的诗”、“精湛的工艺品是一首婉转的歌”、“统筹方法是提高生活效率的灵丹妙药”。尤其是通过学习《统筹方法》,学生学会了如何统筹安排自己的生活,真切地感受到书本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更强烈地激发了学习语文的渴望和热情,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世纪需要新的人才,新课改需要新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真心赏识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充满灵性的课堂。给学生一束阳光,让学生的脸庞真正地灿烂起来!
  
  参考文献:
  《赏识你的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 著2002年12月第1版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钟启泉 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