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摘要: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当前的素质教育又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语文 教学 素质 教育
  
  现就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做法略作总结。
  
  一、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对象。
  1.语文教学无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学困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理所当然地被划为学困生之列。而实际上,学生本身素质、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能力的差异。但从咿呀学语到升入初中,每一个学生都已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的学生善于遣词造句,有的学生善于布局谋篇,有的学生长于书面表达,有的学生善于口语传情。在我眼中语文学习无学困生可言,有的只是语文能力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一个群体,语文教学无学困生。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只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会带来全新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得学生共同发展,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求得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在教学中,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生动、新颖、恰切的教法,让学生始终在新异刺激下投入学习。其次是贯彻成功教育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学好的信心,让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老师肯定性评价的愉快。
  2.授之以“渔”,求得学生主动地发展。“最好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进入初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树立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要放眼社会,放眼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坚持“多读、多听、多想、多写、多说”的“五多”做法,这样,学生进入初中之后,普遍能够迅速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进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取得理想的成绩。
  总之,师生思想观念的转变,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目的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授课必须体现培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开拓”的高素质人才精神,把授课活动看作是传递信息,架桥铺路,内引外联的“成功教育”系统工程。教师要讲出个性,讲出风格,讲出精彩,讲出意蕴,为学生展示一个既得天独厚又异彩纷呈的世界,给学生以启迪,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1.把科学性和思想性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知识传授中,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陆游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长江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但是,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关键是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最忌单纯说教,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即便是思想品德课又怎能仅凭说教就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呢?
  2.落实课内双基要求与扩大课外知识范围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课文是例子,要把它用足用好,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但扩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也非常重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灿烂文化和缤纷的显示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已为这种做法提供了时间保障。每学期我都要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写读后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习惯。每学期一周的读报课或影视评论课更让学生欣喜不已,《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上的专题文章和同学们关心的影视就是素材来源,学生从中了解到社会,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掘写作源泉,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正确、丰富、深刻的思想。课文只是范例,是导游图,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学生写好作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和写作技巧是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有丰富的思想,有高尚的品德。
  1.养成思考习惯,为写作提供持久动力。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射。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思想不丰富的人,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的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源头活水,加上长期培养和及时校正,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并进一步形成思考习惯。生活中充满了哲理,认真反思生活,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可极大丰富学生思想。一系列密切联系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提出,可以打破初中生活的枯燥单调,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增添初中生活的色彩,发掘出写作宝库。
  2.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提高写作效率。目前,作文教学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依托的教材,作文教学也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作文抓规范抓时效,练笔作文抓基础抓思想,收到了较好效果。课堂作文规范性要求必不可少,“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必要的写作知识讲授和严格的时间、规范要求,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课堂作文素材来源紧扣人生思考、社会现实、课文内容、单元写作训练几个主要方面,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写出思想、写出生活、写出灵气、写出个性。练笔作文重在抓基础,重在让学生通过作文去认识生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式不拘一格,练笔作文成了学生驰骋思想的原野;栏目设计灵活多样,学生写作轻松愉快;及时批改,快速反馈,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劳动的尊重;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练笔作文成了师生畅谈交流的渠道。
  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持久地发展。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探索一分收获。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出语文教学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中国青年报》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