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语文课内外靠谱吗

  摘要: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进行解答是语文课堂上常见的一种授课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论述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把提问权交给学生的重要性,这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提问权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心得体会
  
  当传统的讲授法遭受冷落时,提问法悄然兴起,成为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老师们深入钻研教材,有系统、有层次地设置悬念,把学生一个个引进包围圈,再设几枚烟雾弹,然后追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样,老师就放心地笑了,学生真的学会了吗?咱们把相同的问题放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再问一遍,结果让人感到心酸!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学生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他们在课堂上只想着怎样力尽艰险找到正确答案。把学生引上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光明大道是我们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提问权交给学生。
  
  一、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要先教会学生如何提问
  
  如何提问,原本不是学生考虑的问题,但会提问的学生总比只能回答问题的学生要高明一些。怎样教学生提问呢?首先,要解决让学生敢问的问题。必须让学生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有不明白的问题就应该大胆提出来,能指出别人的不足容易,要想找出自己的不足那才真有能耐。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不管问题提得多么幼稚都要予以鼓励,这样,学生就容易树立自信心,提问题就没有顾虑了。
  解决了敢提问的问题,我们就要教学生提问了。我们以前自己设计的问题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这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学生也必须在认真读书的前提下提问题。先把自己读书过程中不能理解的问题摆出来,然后针对文章的文体特点、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
  在讲《谈骨气》这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知识点,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文章的论证思路,来解决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议论文主要要解决的是作者对某问题的看法是什么(中心论点)和作者用什么来证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论据)的问题。通过学习《谈骨气》这篇文章,学生学会了如何设计议论文的问题的方法。记叙文解决的是写的什么事,抒的什么情,写的什么人,有什么性格和品质的问题,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每种文体教师只要找出一篇文章精心设计,其他文章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了。
  学生会提问了很重要,但会解决问题更重要,否则,提问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怎样解决问题呢?
  
  二、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自学,学生已经将问题提出,这些问题是否都有价值,教师决不能妄自评价,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让学生把这些问题都摆在桌面上,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解决,教师则在小组讨论中做倾听者,不出现原则上的错误不参与讨论,这样,一般的问题在讨论后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在全班进行大范围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执不下时,教师可陈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可以为学生指点迷津,把问题向能解决的路上引导。这样如果还产生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
  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次在做阅读练习时,涉及到了关于臭氧层空洞的问题。“空洞”是指臭氧分子稀薄区域。有一个学生坚决不同意,认为“空洞”就是洞,没有臭氧分子,只要有臭氧分子就不是空洞。同学们进行了集体讨论,达成共识,一起给他讲道理,他仍旧坚持自己的观点,于是我就让他保留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两天后,这个学生当着全班同学说:老师,我查阅了有关臭氧层空洞的资料,那天我理解偏了,现在我明白了。大家一起为他鼓掌,我也欣慰地笑了。
  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如果让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归纳,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三、把提问权交给学生,在课后小结上,让学生谈自己学习这篇文章的心得体会,交流学习的方法
  
  以往语文课的课后小结,往往是由老师用一段简短而又能概括一定容量内容的话代替。不能说,这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现在提问权已交给学生,老师的小结内容应以鼓励学生为主,至于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如把小结的权力也交给学生,因为他们一直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收到成果了,让他自己来收获,让学生有成就感,他们的经验或许稚嫩,或许肤浅,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东西是他们自己通过学习研究得到的,而不是老师拿来送给他们的,老师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经验,让学生讨论。这样,创建一个和谐的、共同研究的课堂氛围。教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教师,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嘛!
  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使我的语文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是为了不教”,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不正体现了这一点吗?教学生知识是次要的,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做人才是主要的。我们教师培养的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教学生也必须要有超前意识,我们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指导和训练,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习,在不断学习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