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学生心灵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_走入心灵

  我们全校班主任在我校2400多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同学们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其中人际关系性情稳定性、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2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躁、孤独、封闭、人际关系不适应等心理问题,11%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明显的不良倾向和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深深地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觉,他们不仅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式,而每个学生也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完善的内在资源,也是教育努力的重要目标。我们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必须以真诚的爱,进入学生的心灵。
  
  一、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做思想工作。多年实践证明每个学生成长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不同的,自身条件千差万别,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大不相同并且在不断变化着。班主任要顺利开展工作,就要设身处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征,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就是对学生充满爱,把一颗爱心献给学生,才能充分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例如:我们班李丽同学,初一刚入学时成绩突出,遵守纪律,忽然有一天,提出退学,理由是:一进教室就感觉恐惧、不想学习。我思前想后,这孩子的确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不至于退学啊,我多次找她谈心才知道,她本来就不善于交际再加上离家远,想家才有这种不安全感,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找她谈心,帮她树立信心,并且常带她到我家,让她感到这也是自己的家,同时安排一些同学多与她来往,总算她顺利通过这一关,如今成绩很好,心情也很好。
  
  二、投入一片真情,真正与学生沟通
  
  真情,不是班主任与学生冲突形成的“倾盆大雨”,而是心灵深处缓缓淌出的沁人心脾的清泉。唯坚持以“情”字感人,才能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感染力、有效性,学生虽然社会阅历浅、知识面窄、幼稚天真,但终究是有着人格尊严,有着思维,有着丰富内涵情感的人,常言道,感人心者,莫若于情,情感是彼此沟通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内心世界的大门。
  例如我们班的李亮同学,从小学开始就厌学,可家长硬逼他上学,初中入学成绩在班内又是最差,本来基础就差,又加了好几门新课程,更是一听学习就头痛,干脆每节课睡大觉。基于这种情况,我多次找他谈心帮他树立自信心,同时在班内施行一帮一活动,抽时间又进行家访,教他如何学习、怎么学习,谈了几乎两个多小时,他感动地说:“老师,不为别的,就为你,我也不能放弃学习,你帮我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尊严。”于是在期末考试中有了李亮的名字。
  
  三、用宽大的雄心,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
  
  问题生是班内花朵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要使这些花朵正常绽放,要付之于爱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他们一旦得到同学们的爱,对老师,对同学就会产生一种依赖感,在班级中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学习方面就会产生一种内在动力,这样问题学生的情绪会发生变化,心理会得到调整,心灵的寒冰会渐渐融化,教学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尊重问题学生,激发其上进心。转化问题学生需要重建问题学生的自尊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强烈要求教师能平等对待他们,所以教师在言传身教中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男生、女生、好生、问题学生应一视同仁,千万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力量源泉,是自我教育的内在因素,因此,班主任要特别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绝不要像有位老师阅完学生的试卷后,问:这是不是抄同桌的?
  当我们具备了爱心、真情、雄心之后,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1.用爱心,转变问题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重视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能力,直接关系着青少年的培养,关系着祖国的未来,而现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优越环境,健康的教师人格。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
  2.要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是指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现状,讲究合理的方法。这首先要注意心理训练材料的合理性;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随时调整训练目标;再次对学生评价要客观,评价的方法、手段要统一。
  3.学校、社会、家庭相配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老师的事。因此,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逐步建立规范的心理咨询室,把整体训练和个体心理咨询,治疗结合起来,还可以结合本校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训练活动。
  4.教育学生个人重视和积极参与。一个人的健康心理不是天生的,他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锻炼。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品质的“弱项”,所以每个人都需要进行心理品质的锻炼。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别人的同时,应不断地接受再教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应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保持自身抗御不良思想侵害能力,以保持心理健康。同时,应努力营造一个爱的氛围,用更多的爱去感化学生,去激励学生,只有这样,班集体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班集体,一个优秀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