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印象 拉萨印象酒吧卓玛

  西藏的天是湛蓝的,犹如一块巨大的蓝布,紧紧地包裹着这块神秘的土地。一切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是那样的清晰明快,即便是远方的物体亦可一览无余。我们来到西藏,突然进入这明亮的世界,着实有些不大适应,似乎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连一点点小小的隐私也无法避免阳光的照射。这是我们这些身处闹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内地人来到西藏的第一反应,更是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赐予我们的第一印象。
  西藏的云是洁白的,犹如一朵朵巨大的棉团悬挂在天上,时而聚集,时而分散,时而融进雪山,时而落在草原;它又像洁白的哈达,带着吉祥,散布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我们这些内地人久违了这如画的白云,以至于眼看着云朵,心中还在猜测这是真还是假,我常常为此感到尴尬,同时也为此感到幸运,因为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祥云。
  西藏的山是真正的高山,即便是那些像山不是山的土丘,都有可观的海拔。西藏的山大抵可分三类:一类为洁白的雪山,二类为苍凉的秃山,三类为生机盎然的青山。这次我们有幸领略了它们各自的风采。
  5月2日这天,当翻越海拔5300余米的米拉山口时,我们看到了难得一见的南迦巴瓦雪山(喜玛拉雅之巅,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十五座雪山之一)。这是一座千峰簇拥、似玉剑刺天的圣山,巍峨独立,让人震撼。我们脚踏千年未化的皑皑白雪,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仰望蓝天,遥看圣山,环顾猎猎飘扬的五彩经幡,聆听藏韵十足的徐徐风声……一种非仙似仙的感觉油然而生,冥冥之中我感到:这哪里是人间美景,分明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西藏的气候是多变的,一日之内竟能遇到多种情景。记得有一日我们从林芝出发,在返回拉萨的路上便领略了这一切,出发时艳阳高照,一小时后,大雨倾盆。车至山涧下起冰雹,到达山顶又是鹅毛大雪,下山看到云遮雾障,接近拉萨又遇沙尘……经过如此的经历,大家无不感叹大自然的无常和生活在这里人们的无奈。难怪虔诚的藏民们视天地为神灵,一切当顺其自然,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心中有佛。
  在西藏的原野上见到最多的是牦牛。它们身披长毛,体格强健,成群结队,很是壮观。特别是走近时,它们并不友善,圆目相视,打着响鼻,摆出一幅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势。观此如观人,它让我想起在八角街见到的藏族壮汉,他们鼻直口阔,面色黝黑,张口金牙闪闪,闭口犹如金刚,至于他们内心是什么样的情景,单从外表我们是无法辨别的,即便是一种友善,但这种友善也会让我们这些内地人生畏。刘文西先生在数日的采风后深有感触地说道:“西藏人活得单纯,是因为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无法让他们复杂起来……”的确,他们的喜怒哀乐界限分明,没有什么过渡,微笑在这里被省略,这是我们时常感到冷峻的真正原因。
  西藏的牧羊犬――藏獒,是藏民的最爱。它们体型硕大,头圆口方,眉弓上的两只似眼睛的白点更加增添了它的威猛。据当地人讲,一只好藏獒竟可斗败四五只土狼,这次我们见到了不少的藏獒,但大多都在主人的看管下显得是那样的温顺,尽管如此,我深知它们的厉害,因为我曾在甘南藏区见到过一只发怒的藏獒,尽管它被铁链拴着,但丝毫不减其凶悍,它口大如盆,声如打雷,站起足有人高,愤怒让它的威猛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们如天狮一般守护着人类的家园。
  西藏的苍鹰盘旋在蓝天上,它们俯视着这块神奇的地方,它们是藏民心中的神鸟,享受着与神一样的待遇。人们赞美它,人们也防范它,毕竟这种猛禽依然保留着野性。在我们采风的路上时常可以看到犁地的耕牛,每只牛头上都挂满了鲜红的装饰物,起初我们以为仅仅是为了装饰,实际上是以红代火,避免苍鹰的袭扰……在拉萨周围,马已不多见,即便是沿着公路来到相对偏远的地方同样也很少见到,因为如今的马已被摩托替代,现代化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进入相对原始的疆域。我们为之高兴,同时也为之担忧,马儿会不会就这样渐渐消失?真若如此,这将为这里本不复杂的生物链带来怎样的变化?没有骏马的西藏,没有骏马的草原将是怎样一番景象?或许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或许我们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正像刚刚开通的西藏铁路一样,人们在高兴之余无不担心现代文明为这块圣土所带来的吉凶祸福。
  
  【品评】
  文章的开头简洁明快,与题目中的“印象”十分贴切,使读者对“洁净的西藏”一目了然。在行文中,作者又紧密联系西藏的特有吉祥物――哈达来描述,从而写出了新意。接下来,作者又抓住西藏的几大特色:雪山、牦牛、苍鹰等一一刻画,在充满对西藏的热爱、赞美之情中,做到了形散而意不散。
  (王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