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后面的核桃树】屋前屋后种核桃树好吗?

  作文题目:   父亲的《背影》让我们潸然泪下,《永久的悔》让我们感同身受,《一条老狗》的孤苦和忠诚让我们难以释怀,《疯娘》那不可思议的伟大母爱让我们泣不成声……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些感人肺腑的篇章到底蕴含着什么力量呢?这就是血浓于水、骨肉难分的亲情的力量。这力量让懦夫变成勇士,让愚人变成智者,让“石头也能开花”,化腐朽为神奇。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出你的亲情故事与大家分享。
  
  屋后面的核桃树原文
  
  初2007级(13)班 陈�
  我的曾祖母在我六岁时就去世了。
  是的,这很自然,因为我出生时,曾祖母就已经70多岁,老态龙钟了,我总认为曾祖母对我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和她呆在一起的时间很短,短得只有十几天而已。
  我还记得曾祖母那佝偻的背影,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着,好像一阵风就会把她吹走。遗憾的是我再也记不清她的面容,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但我仿佛能够感觉到她的笑容,她总是对我笑,很慈祥很温暖。
  四岁时,我便跟着父母,回到了乡下,看望曾祖母。曾祖母的房子在一座大山上,很高,每次去都会把我累得气喘吁吁,而每次进屋看到曾祖母时,也能看到木桌上凉好的豆奶――是她专门为我凉的,回忆起来,有个疑问让我难解又易解:曾祖母家没有装电话,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到家,她又怎么能够准时为我凉好豆奶呢?现在想来,她住在山顶,站在门前,看到山下走在小路上的我们也很容易,便马上做好了准备。想到这里,我仿佛又看到曾祖母站在门前张望的身影――她一定时常站在那里,等待我们的到来。那一次因为是过年,我便在曾祖母家多待了几天。曾祖母家的房子很小,是用土垒成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便是全部家当。站在屋后,面前是一层层的梯田,头顶就是那棵高大挺拔的核桃树,满树都是绿,碧油油的,树上挂满了绿果子。我总是吵闹着要吃树上的核桃,尽管曾祖母已经老态龙钟,但她还是笑呵呵地拿起长竹竿去帮我打核桃。核桃树很高,要打下核桃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打下一个核桃来,都要花一时半会儿,长竿的重量每次都险些把她压倒。曾祖母还是扶着树干,用尽全力,颤巍巍地往上捅。直到打下七八个绿果子,她才停下来,重重地喘上一口气,笑呵呵地捡起“绿果子”,用刀子把它剥开,一个褐色的核桃便出现了。我高兴地欢呼,曾祖母又拿起核桃,在门缝里压碎,然后又细心地为我取出核桃仁,搓掉皮后喂我吃。在我看来,那时的核桃是甜的。
  后来,曾祖母病重,我们又一次去看望了曾祖母,现在我已经记不得那时的情况了。唯一印象便是曾祖母躺在床上,满脸的脆弱与苍老,但她脸上依然显现着笑意。她摸着我的头,嘴里说的什么我已不记得了,但我一定记得她说过两个字――核桃。曾祖母病重时也不会忘记我爱吃核桃的!
  就在第二天,曾祖母走了,我那时还是懵懵懂懂的,母亲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但他们一直都在哭,那时正是冬天,冷飕飕的风吹得我直打哆嗦,吹下了一片片的叶子,这是核桃树的叶子。
  办完丧事我们就离开了那个地方,一别就是四五年。
  那一年清明,我们去给曾祖母扫墓,曾祖母的墓在山下,而山上就是她的那座老房子。我又顿时想起了什么,吵着要上山看房子,父母拗不过我,只好陪我爬上了山。流逝的岁月已把房子摧残得不像样了,门口还挂了张大大的蜘蛛网,我打掉蜘蛛网闯进屋中,一样东西都没变,家具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再推开最里面的木门,我便来到了后院,无数的梯田还是照常地生长着,而核桃树仿佛又长高了不少,树上依然是绿油油的一片,这时我便明白,为什么核桃是甜的,因为里面包含了曾祖母无的汗水和她对我浓浓的爱意。
  原来曾祖母是爱我的。
  抚摸着核桃树那粗糙的树皮,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又看到了曾祖母拿着长竿,扶着树干,一遍又一遍地打着树上的核桃……
  
  屋后面的核桃树改文及评点
  
  绵阳东辰学校 赵轶梅
  我的曾祖母在七年前就去世了,那时我才六岁。现在我已记不清她的面貌,但我仿佛还能感觉到她的笑容,她总是对我笑,很慈祥,很温暖。我还清楚地记得她屋后那棵油绿的核桃树,记得曾祖母佝偻着背,手拿竹竿,颤颤巍巍地走到树下,仰头给我打核桃的身影。这个身影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原文开头写了三段,太�嗦,也未能点题。文章开头应尽量简洁,开门见山,开篇点题,并与结尾相呼应。)
  四岁时,我便跟着父母到乡下去看望曾祖母。曾祖母的房子在一座大山上,很高,每次去都会把我累得气喘吁吁。而每次一进屋看到曾祖母的笑脸(照应上文之“笑容”。)时,也同时能看到木桌上放着几杯豆奶――是她专门为我们凉的。回忆起来,有个疑问让我难解又易解:曾祖母家没有装电话,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到家,她又怎么能够准时为我们凉好豆奶呢?现在想来,她住在山顶,站在门前,一看到山下小路上的我们,便马上回屋作好了准备。想到这里,我仿佛又看到曾祖母站在门前张望――她一定时常站在那里,等待我们的到来。这时我才明白,曾祖母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多么盼望我们常回家看看啊!(增加议论,画龙点睛。)
  那一次因为是过年,我便在曾祖母家多呆了几天。曾祖母的屋子很小,是用土垒成的。她的房间里,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张床便是全部家当。(想想这里为什么这样改。)推开后门,迎面是一层层的梯田,头顶就是那棵高大挺拔的核桃树。满树都是绿,碧油油的,树上挂满了绿果子。我总是围着曾祖母吵闹着要吃树上的核桃,尽管曾祖母已经老态龙钟,但她总是笑呵呵地拿起长竹竿去帮我打核桃。核桃树很高,要打下核桃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祖母扶着树干,用尽全力,颤巍巍地往上捅,长竿的重量每次都险些把她压倒。一下又一下,终于打下个绿果子来,我高兴得欢呼雀跃,她这才停下来,重重地喘上一口气。如此重复,好半天才打下七八个绿果子。她又笑呵呵地捡起“绿果子”。用刀子把它剥开,一个个褐色的核桃便出现了!曾祖母把核桃放在门缝里压碎,然后又细心地取出核桃仁,仔细地撕掉浅褐色的表皮,白白嫩嫩的果肉终于露面了!我喜滋滋地咬上一口,真是又香又甜又脆,味道美极了!因为工序太过复杂,曾祖母每次都将这来之不易的核桃仁一粒一粒全喂给我吃了,自己却一口也没尝。(此处为全文重点段落,但语序较乱,描写还不够细致,因而调整了语序,增添了打核桃、剥核桃、吃核桃的细节描写。)
  我每次回家后,总期盼着再回到乡下去看祖母,吃核桃。可父母工作很忙,这样简单的愿望要实现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处增添了过渡段,并与第二段议论句相呼应。)
  直到曾祖母病重,我们才又一次去看望了曾祖母。曾祖母衰弱地躺在床上,瘦削、苍老得不像样了,但她看见我时,依然微笑着摸着我的头,嘴里喃喃地说着什么,我只清楚地听到了两个字“核桃”――曾祖母病重时也还惦记着我爱吃核桃……
  (改后叙述更简洁,破折号与省略号的改动更能突出曾祖母的慈爱和我的感动。)
  就在第二天,曾祖母走了。我那时还是懵懵懂懂的,不明白母亲他们为什么一直哭,一直哭,只觉得曾祖母那双慈爱的手变得冰凉了,僵硬了。那时正是冬天,冷飕飕的风吹得我直打哆嗦,吹下了一片片的叶子,这是核桃树的叶子……
  (原文“办完丧事”这段哆嗦,应删去。)
  好几年过去了。有一年清明,我们去给曾祖母扫墓。墓在山下,而山上就是她的那座老房子,自从曾祖母去世,房子就废弃了。(此处交代为后文作铺垫。)那时我忽然吵着要上山看房子,父母拗不过我,只好陪我爬上了山。流逝的岁月已把房子摧残得不像样了,门口还挂了张大大的蜘蛛网,我打掉蜘蛛网进了屋,东西都没变: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张床。不同的是家具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桌上再也没有凉好的豆奶了。(此处修改照应前文。)
  推开最里面的木门,我来到后院。黄绿相间的层层梯田赫然又出现在眼前,那棵让我魂牵梦绕的核桃树仿佛又长高了不少,枝叶更加繁茂,微风拂过,每一片绿油油的叶子仿佛都在诉说曾祖母浓浓的爱意。(此处再次点题,分段后主题更加突出,语言更流畅更抒情。)
  (“原来曾祖母是爱我的”此段多余,应删去。)
  抚摸着核桃树那粗糙的树皮,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到了曾祖母拿着长竿,扶着树干,一遍又一遍地打核桃的身影……(“身影”与开头照应。
  
  总评:
  小作者能够紧扣“感悟亲情”这一话题,选择素材,并围绕“核桃树”这一情感载体,托物抒情。写得生动具体,真切感人。还能将《背影》《永久的悔》等学过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十分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文章。学以致用,尤为可贵。不足之处已在改文中一一指出,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一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写完后一定要细读细推敲,很多毛病和漏洞都可以自己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