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童走向顶尖数学家】蕉岭丘神童数学家

  陶哲轩,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数学教授。2008年艾伦・沃特曼奖的获得者,澳洲唯一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是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1975年7月17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南部阿德莱德一个香港移民家庭。父亲陶象国是儿科医生,他和妻子梁蕙兰相识在香港大学,于1972年移民澳大利亚。陶家父母回忆说,早在幼儿时期,陶哲轩就显示出过人的智商。
  与其他天才儿童一样,陶哲轩是自己学会认字的。不到2岁时,陶哲轩就在看儿童剧《芝麻街》时自学了英文字母。父亲发现,玩写有字母和数字的积木时,小哲轩会把积木块按照字母顺序和数字顺序排列,而且不久后还能用数字作简单的加减法。令陶家父母惊讶的还不止这些。过完2岁生日的几个月后,陶哲轩开始使用爸爸办公室里的轻便打字机,用一个手指艰难地敲击键盘,比照着儿童书打出了一整页。从那时候开始,陶家父母意识到,儿子是个神童。
  到3岁的时候,陶哲轩已经显示出6岁孩子才有的读、写和算术能力。幼儿园的18个月里,陶哲轩的数学能力显著提高。不到5岁,陶哲轩就完成了小学的所有数学教程,而这通常需要7年时间。
  梁蕙兰在香港大学念研究生时,曾经获得数学、物理学科的一等奖学金,所以她总是想辅导儿子的数学学习。但是,她发现,在数学上,陶哲轩似乎无师自通,他主要通过大量阅读数学著作和教科书来完成学习。
  在学校里,虽然和其他同学年龄相差很大,但陶哲轩也能很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和老师同学打成一片。在高中老师的记忆中,陶哲轩是个友善、乐于助人、好脾气的孩子。当然,陶哲轩的年少也为他赢得了一些小小的特权:每当全班远足旅行时,老师总会背着这个年龄幼小的高中生走一段路。
  跟踪陶哲轩早年成长经历的教授格罗斯认为,陶哲轩7岁时就能和十六七岁的大孩子们相处不错,说明他不仅智商高,处事能力也不弱。
  1986年、1987年和1988年,陶哲轩三次成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最年轻的参赛者,依次赢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他未到13岁就赢得金牌的纪录至今没有人能打破。
  1989年至1992年,陶哲轩在澳大利亚的弗林德斯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92年,他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96年,年仅21岁的陶哲轩便获得博士学位。24岁时,他被聘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教授。2006年8月,陶哲轩因为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获得国际数学家大会所颁发的“菲尔茨奖”。现在,陶哲轩被看作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智囊”,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分析数论和表示论。
  由于不会中文,陶哲轩无法直接了解中国文化。不过,父母的中国背景多少对他产生了一些间接影响。这个华裔神童虽然成为当今世界一流的数学家,摘取了菲尔兹奖以及艾伦・沃特曼奖等国际数学大奖,但是,就像陶象国说的,陶哲轩从中国文化里学到的一点就是保持谦逊,从不自大。陶哲轩和他的韩裔妻子劳拉(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一名工程师)于6年前结婚,并育有一子。陶象国说,“他们一家是快乐家庭生活的好典型,哲轩觉得,做人最重要的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