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备考方略] 模块备考方略

  【典题分析与方法指导】   一、 运用修辞方法仿写句子   【典题1】(2010年全国卷Ⅰ)   2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答:______
  【解析说明】分析例句,不难发现它实际是由三个小比喻句构成的一个大排比句,而且每句始终都围绕一个话题词(谦恭)展开,明着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实更偏重考查排比。再分析排比句的内部逻辑,可知结构上三句话是平行并列的关系,而各分句则分别从听觉、味觉和视觉角度进行设喻。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调动语言积累进行造句,解答此题便不难。
  【答案示例】1. 自信是一种绚丽但不繁杂的色彩;自信是一种响亮但不过早的声音;自信是一种清香但不腻人的味道。2.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成熟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调;成熟是一种坦然但不偏激的淡漠。
  【解题技巧】
  相对来说,与语言表达运用相结合的修辞类考题较为灵活,扩写、仿写、续写、图文转换等题型都可能考到。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目提出的条件,恰当分析示例隐含的东西,在充分考虑句子内容和形式相一致的前提下,再展开合理想象,充分调动知识储备,最后按要求进行表述。
  就仿写而言,答案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不少考生的问题在于貌合神离,句式仿写上一般没什么问题,但在神似方面却有点力不从心。仿写句子通常要求“三合”:合“格”――修辞格要恰当;合“式”――形式要相仿;合“境”――语意要连贯,内容要合理。如此才能保证形神兼备,合乎答题要求。
  二、 从修辞角度进行诗歌鉴赏
  【典题2】(2010年高考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9.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
  【解析说明】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层级为D。
  “表达技巧”是个比较大而宽泛的概念,一般认为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可分为四个理解层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因为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所以本题可从不同的角度解答,比如从描写角度分析,“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虚实结合便是该诗表达方式的一大特点。再如表现手法,对比是其显著特色,也可由此具体分析。而此诗的修辞手法则有对偶、借代、双关、用典等。只要举出两种并作赏析即可。
  【答案示例】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双关,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之情,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从其他角度作答,分析得当亦可)
  【解题技巧】该考点与诗歌鉴赏结合型的题目,有时是直接问,有时则以“表达技巧”的形式提问,所以首先要明确不同概念间的关系,审好题目要求。解答修辞手法的作用或妙处一般可按以下步骤完成:第一步,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文材料,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该种修辞手法的;第三步,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考查修辞方法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表达效果
  【典题3】(2010年高考广东卷)
  19. 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答:
  【解析说明】题中所涉及到的画线句及所在语段如下:
  ● 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
  ● 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
  ● 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说不美观。
  解答此题首先要对画线句的修辞手法作出准确判断,只要熟练掌握了常用修辞格的特征,如本题涉及的拟人、反问、排比三种辞格,这一问不难答。困难在于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就不能不牵涉到对上下文语境的理解,甚至文章内容的把握。比如①②句中“它们”的指代意义,③句隐含的对象,离开前后文单看画线句是不好理解的,基本内容理解有误的话,“表达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具体来说:第①句赋予了阳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态,生动鲜明地表现了人们对新能源认识的局限性;第②句借反问增强语气,强调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好新能源;第③句以排比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现实原因。
  【参考答案】
  ①处运用了拟人,将阳光、风、生物人格化,形象地说明了这些新能源的不自由。
  ②处运用了反问,说明人类对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的认识有限,发人深思。
  ③处运用了排比,形象地说明了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能源的观念上因循守旧,增强了说服力。
  【解题技巧】与现代文阅读结合型的修辞类考题,首先要准确判断所用的修辞,然后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分析其作用和效果,注意不要脱离原文孤立分析。因为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修辞手法的题目考查的往往不单是运用,更多的是评析,因此,做好这类题目一般要遵循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在题干的指引下重点阅读相关段落或句子,判断运用的修辞方法。
  其次,联系这类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或对表达的好处来思考、回答问题。
  再次,分析语句、语段的内容类型(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等),具体分析修辞方法对其产生的作用。最后,分析修辞方法在表现文章主旨或者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效果,作出清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