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使教学至臻完美|至臻完美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学反思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才能将理论和实际较好地结合起来,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专业能力。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都将重心放到课前备课上,却往往很少花时间去回顾已完成的教学过程,实际上,这就错过了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机会。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策略的科学之道。因此,教学反思应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每一位教师都具备的能力。
  一、通过反思,发现教学的失,及时纠正,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没有一堂课会上得十全十美,即使是经过充分准备的课,细细回想也会发现教学不足甚至失误,因此,反思教学的失有利于教师及时补救,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改完善,避免今后出现同样的失误。
  例如:一次练习平方差的习题课上,我出了一道题目(3+1)×(32+1)×(34+1)×(38+1)×(316+1),要求学生先分组讨论再解决问题,十分钟后全班几乎没有同学能正确回答,于是我只能边提示边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直到讲完仍看到部分同学似乎还是一头雾水,我觉得不太妙,于是再次解释整个解题思路,这次大部分同学都懂了,为了检测效果,我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相类似的题目(2-1)×(2+1)×(22+1)×(24+1)×(28+1),几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会做这道题,并最终得出正确结果。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及时的反思,发现我刚开始所出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学生现有知识较难达到理解掌握的水平,所以我是“拔苗助长”,既花了大量的力气,又不讨巧。可见在平时练习时,不仅要注意及时引导、提示、找出最优方案,更应重视对问题的设计、习题的选择,必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这样符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顺序,能提高学生的变通性。
  二、通过反思,总结教学的得,举一反三,扩大理论的适用性
  教学中我们都会有一些充满灵感的教学思路、成功的教学典范等,对此我们应及时总结,并反思其理论根据,从而举一反三,进一步指导今后的教学。
  例如:习题教学,我们一般过程是这样的:教师进行解题分析→学生解题(教师巡视)→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点名)→教师评讲。一次在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后,我决定换种方法。我没有按惯例进行分析,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做,并要求哪个学生先做好就上黑板板演(不需教师指名),做时可以互相讨论,只要是与他人解答不一样的都可以上黑板演示,对别人做好的解答也可以进行修改,不仅可以修改错误,而且可以修改正确的解答使之简洁、清晰。没想到这一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时还获得几乎全部解答的方法,以及最为简洁的解题方案。
  为什么教法上小小的变化,效果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1)出题以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过程。(2)自由、竞争的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自由讨论、自由板演(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情绪既放松又紧张,既不必担心自己做不出时被老师点到上黑板,又希望表现自己,所以这种氛围有利于促进学习活动的进行。
  三、通过反思,优化教学的方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自己认为是较为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过程,我们仍应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其审视,将各种教学设计进行比较、权衡。从中选出更优秀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例如:二次函数的引入教学,一般过程是:复习函数的概念,列举一次函数y=ax+b(a≠0),x是什么?(自变量),y是什么?(因变量),x的次数是多少?(1次),图象特点是什么?(一条直线)……最后设问“如果x的最高次数是2呢?”引入定义“这样的函数y=ax2+bx+c(a≠0)称为二次函数。”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由一次函数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突出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流畅,便于记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设计。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这种教学设计使学生对理论的实际背景了解贫乏,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为此我积极采取“问题解决模式”,即整个教学设计为“实际问题→教学理论→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教学可由实际事例引入,问:喜欢篮球的同学都知道,运动员在跳起投篮时球会上升然后下落,并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入框得分,那么同学们知道球的高度与运行的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内容。这种设计看似平淡,但其中包含解决问题的深刻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反思中,我们应该有挑战自我的勇气,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和行动。只有这样,反思才能够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