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随笔教学,挖掘学生个性_纪录片也要注重挖掘人的情感和历史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积累整合方面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是个性的,自然的。学生通过随笔就很能展现他们的心灵世界。随笔写作是自由的写作,教师不给学生命题,每周让学生至少写一篇。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在随笔写作过程中,可以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随笔写作成了他们抒发思想感情、思考社会人生、表现个性风采的必然方式。学生在感悟生活点滴、体验人生甘苦、评论社会风云、品尝自然胜景的过程中,审视生活,反省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的生命品格得到了升华,从而探索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写出大气的文章。
  一、引导学生去寻找随笔的素材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随笔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个性。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随笔教学应让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营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其丰富的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积累思想、培养感情很有效的途径。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文也是一座无尽的宝藏。从课文中找素材,材料活用能通神。教师应有意识地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熔阅读教学与作文与一炉。整合课程资源,引导时代活水,滋润枯涩的笔端,使学生的笔下鲜活灵动起来,总之一句话,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渴望,写作的冲动,提升做人的品位。
  教师可有意介绍学生佳作,让其模仿。学生中有不少才华横溢的佼佼者,他们的思想闪光或灵感凝成的美文,树立了榜样,催化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具有特殊价值。
  二、如何进行随笔教学
  1.鼓励学生标题创新
  “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好标题就如充满生动传神的魅力的眼睛一样,如可巧借话题、历史、名句、副标题、巧借英语、数学、化学、生物、引用歌词,修辞,化用成语、广告等。
  2.鼓励学生精心遣词造句,显示灵气
  如锻炼动词、叠音词、色彩词、成语、四字短语、灵活倒装、整散结合、长短结合、排比造势等等。
  3.让学生领悟艺术之道,体会使文章熠熠生辉,拨人心弦的特殊写法
  如动静结合,“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如比喻:“思念像一口井,深不可测;像一片云,无边无际;像一杯茶,苦中带香。”“回忆犹如一坛陈年佳酿,散发出阵阵幽香;回忆犹如一支短笛,飘飞着袅袅余音;回忆犹如一幅千年古画,浸渍了深沉悠远。”
  诗是文学的皇冠,只有能静下心来读诗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一切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花季少年可尝试在随笔本上写写小诗,追求诗趣、情趣、理趣。鼓励学生创新,显示才气,如“四两拨千斤”反弹出新意,情节引人入胜,曲径通幽,鼓励学生与自我、朋友、公众、历史、科学、自然、着人对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捕捉灵感,抓到契机,挑选有个性的标题、有吸引力的材料让学生趁热打铁,也可先针对热门话题灵活组织讨论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创新形式,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人的能量调节,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写作的兴趣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随笔教学不可以“授之以鱼”,而应“授之以渔”。
  三、随笔教学除了如何选材和如何写作以外,还应注意定期检查、点评
  点评可自改自评、互评互改、师评师改。选择有代表性的文例讲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教师应深切感悟,品味作文的内在意蕴,用心阅读,宏观把握文章思路及结构,以文论文,提高学生写作素质,捕捉机会,促其进步,也可以边读边评,声情并茂地范读,给学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热爱——是最高的评价,最好的手段。也可张贴对优秀作文的点评,开辟“随笔美文园地”让学生“出头露面”“榜上有名”。对特别有特色的可鼓励学生去投稿。
  在随笔批改中,如遇到学生有难以解开的情结、思想倾向时,应加以引导劝说。中学生正处于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期,天然具有一种言语的创造个性。有的善于抒发浪漫情怀;有的喜欢理性沉思;有的充满愤世嫉俗的批判精神;有的朴实亲切与你娓娓而谈。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其灵性,应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表达,使之发展成自然的创造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不是挑剔,而是寻宝。还可以相应设奖:如作品好又多的就设“耕耘奖”,有明显进步的就设“百花奖”,有闪光点的就设“浪花奖”,有创新精神的就设“星光灿烂奖”……
  笔者近几年来很注重随笔教学,学生们也拥有了厚厚的随笔本,他们很珍惜,还美其名曰:青苹果、丑小鸭、青草地、伤感集、云之梦、白花林、心香、幽兰谷、贝壳滩、阳光地带、心路、点点滴滴、轨迹、桃花源、碧波岛……学生如此珍惜和重视,我们做教师的难道不会为此而感到欣慰吗?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芦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