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的一点认识】 三年级认识分数应用题

  【摘要】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关键是要搞清楚是已知单位“1”还是求单位“1”,然后再用对应的方法去解决。  【关键词】分数应用题;单位“1”;分率  【作者简介】张志高(1980- ),男,汉族,甘肃省永昌县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师组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答,结果发现,只有少数优等生能理解道理解答,中等学生或者解不出来,或者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想清楚并解答出来,至于学困生根本无法解答。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我给学生总结了一定的方法,现在谈谈我的认识。
  对于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是已知单位“1”还是求单位“1”,无论是用以前的算术方法解答还是现在新课标的列方程解答,都不能脱离一个固定的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的首要步骤是必须准确地找到单位“1”,这同时也是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成败的关键所在。含有单位“1”的量有一些明显的标识性词语“是”、“占”、“比”、“相当于”等,而单位“1”的量往往就是这些标识性词语后面的数量。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都在这些标识性词语的后面。另外,很多时候还有这样一些情况,如:“提价10%”“打八五折”等对于这种含分率的语句中有省略成分的句子,要先让学生补充成完整的句子,“比原价提高10%”,“现价是原价的85%”再找单位“1”。
  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总的来说脱离不了这三类:已知整体“1”与部分分率求部分数量;已知部分分率与部分数量求整体1;求分率。下面我分别说说这几种情况。
  一、已知单位“1”
  在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和部分分率,求部分数量,就用单位“1”乘以部分分率解题。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分率和问题要相对应,否则算出的答案是错误的。例如:果园里有桃树100棵,苹果树比桃树多 ,苹果树比桃树多棵?苹果树有多少棵?在这个问题中单位“1”是桃树的棵树,而桃树的棵树是已知的,虽然求了不同的问题,但思路是一致的,因为求的问题都是求部分数量,只要用单位“1”乘以它们各自对应的分率就可以了。要求苹果树比桃树多的棵树,它对应的分率是苹果树比桃树多的分率,所以直接用100× 计算。要求苹果树有多少棵,苹果树的棵树对应的分率用(1+ )表示,所以列式100×(1+ )计算就可以了。
  二、求单位“1”
  在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当已知了部分数量和部分分率,求单位“1”时,新课标要求用方程来解,即用未知数X来代替单位“1”的量,仍要套用关系式“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来列方程解答。还是要特别注意题目中已知的分率和数量一定要对应。例如:1.六(一)班有男生24人,是女生人数的,女生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中单位“1”的量是女生人数,求女生人数就是求单位“1”,男生人数24人已知,男生对应的分率 已知,用X表示女生人数,可以直接列方程X× =24。2.六(一)班有男生24人,比女生人数少,女生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中单位“1”的量是女生人数,求女生人数就是求单位“1”,男生人数24人,对应男生人数的分率用(1- )表示。用X表示女生人数,根据女生人数×男生人数的分率=男生人数,从而列方程X×(1- )=24。
  如果学生对这类问题理解深刻,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解答。把“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进行变形为“分率的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然后根据它列算式来解决。
  三、求分率
  在不同的单位“1”中要求分率,都要用相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量。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这两类问题中,根据“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进行变形为“分率的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看问题中求的是什么分率,然后用分率的对应量除以单位“1”的量。例如:六一班有男生24人,比女生少6人,(1)男生比女生少几分之几?(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分别求的是“少的分率”、“是男生人数的分率”,所求分率对应的量分别是少的人数、女生人数,每个问题中单位“1”的量分别是“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只要分别用这些对应量除以单位“1”的量即可。分别为(1)少的人数÷女生人数,(2)女生人数÷男生人数。
  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它怎么变化,在解决的时候都脱离不了“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这个关系式、或者这个关系式的变形来解决。关键是要牢牢抓住“除单位“1”的量之外的数量和分率必须要对应”,只要抓只这一点,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只要经常性的进行强化训练,就能达到教学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