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本插图“点亮”历史课堂】小学语文课本插图

  教科书中的历史插图是将历史发展的某一瞬间“锁定”在画面上,  它比文字记载更生动、细腻,蕴藏着众多的信息。怎样做到既充分发挥  插图优势,又切实突破插图教学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疑是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的崭新课题。
  一、引导学生读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配有大量形式多样、色彩艳丽、活灵活现的插图,这正是根据
  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目的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好学、想学、探究知识的欲望和提
  高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
  当中,合理巧妙地运用插图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
  学方法,为成功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例如,在《开放与交流》一课,我
  首先请学生看日本《和同开宝》钱和唐《开元通宝》钱,然后开始导课:让
  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两幅图片的异同点?这说明了什么?日本的《和同开
  宝》钱是在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这又说明了什么?中国与日本是一衣
  带水的邻邦,确实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那当时日本和中国之
  间的交往有哪些代表人物?通过一看一问一导,缩短了历史与现实、教
  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注意力、兴趣被老师调动起来,在求知欲
  的作用下,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搜寻有效信息,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的全
  过程中来。
  二、引导学生析图,突破重难点,增强学习效果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一般来说,历
  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起到“以图代文,无文之史”的作
  用。如果在进行难点、重点教学时,教师一味地进行故事讲述、理论阐
  述,学生就会觉得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利
  用书本的插图来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
  的作用。如,比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中学生不但要知道春秋五
  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而且要能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这也是本课
  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可以根据课本中战国形势图中各国的地理位
  置变成歌谣:“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样学生既记住了
  七国的名称,又记住了它们的在地图上的位置。教师依图为据,因势利
  导,将难点重点一一化解成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就可直观回答的问题,赋
  予了插图一定的深度和生命力,让它在学生的眼里和脑海里鲜活起来,
  学生理解书本知识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引导学生品图,实施情感教育,提升思想品行
  中学历史教学不是只给学生讲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现象,而且
  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
  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书本插图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进行日本侵华战争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书
  本的四幅插图和两幅当时的报纸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画面直观地感受
  日本法西斯的残酷、野蛮,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同时再
  针对现实中的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抹杀战争罪
  行的行为,引导学生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认识到国力衰弱的危害,
  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引导学生自觉地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插图面前,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教
  育,同时也使历史教育达到“借鉴历史、资治育人”,“服务现实,创造现
  实”的社会功能,达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四、引导学生研图,启迪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历史教材中每一幅图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力挖掘插图所隐藏的信息与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置
  悬念,引导学生思索图文之间的关系,把观察到的现象上升为理性的思
  维,培养创新能力。如,根据《秦统一货币示意图》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思
  考秦半两钱取代六国货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启发他们在铸造货币
  过程中要有打磨工序,而圆形方孔中间可以穿上木棍一次打磨很多,省
  时高效。这样,使学生们明白了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不仅是一种行政
  命令,而且其中具备很高的科技含量。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货币统一的
  意义乃至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此类利用插图的活动,活动虽小益处
  却大,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翁坚:浅谈历史图像资源在学生情感教育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
  2005(6)
  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第六章,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