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人教版小学语文视频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应用信息技术,既能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又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利用图画、视频,使抽象变具体
  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途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单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包括网络和音像制品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助于课程评价的变革和改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大量传输对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将从传统的接受方式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多媒体作文教学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沉庸,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呈现出一幕幕精彩的课堂生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但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例如:写动物(植物),可以出示多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某一种动物(植物)多个细节图片,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真正做到观察后再写作,做到有据可依,写出的文章内容真实,精彩语句可圈可点。
  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主”原则尤为重要,“三主”之一的学生训练的主线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训练题目往往过长,远远地超出黑板的容量和老师安排好的教学时间,因此,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这条主线往往被淡化,而是“满堂灌”,从而剥夺了学生训练的权利。自从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可以毫不费力地将要在课堂上训练的题目事先准备好,上课的时候清晰地投映在银幕之上,既省时、省力,又能取得良好效果。
  如学习人物对话,一般是让几个同学代表几个人物进行对白,这样既生动,又符合教学的基本逻辑。但如果我们事先用多媒体设计好人物,并辅以对话,其效果更好,学生会从人物的特征出发,加强对人物的认识,通过对话加强理解并丰富语言,这是一般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学习语文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语言环境和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开拓思路,注重教育引导,关键在于启发、诱导,并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利用课件缩短课文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多媒体课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看到、听到不易直接看到、听到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从而大大丰富教材内容。如《詹天佑》一课描写的是清朝末年的事,距今已一百多年,和跨世纪的学生可谓是相隔甚远。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卫星准确发射太空、尖端技术层出不穷的现实,如何用一条铁路激发起当代小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怀呢?依据多媒体能够通过声、光、色把远的事物拉近、把抽象事物变具体这一特点,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多媒体超文本的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詹天佑修建铁路时的历史背景和翔实资料,从而拉近学生与唐天佑之间的距离。在《詹天佑》一课演示“人字形”线路时,我结合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人字形”线路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提出“之字”及“螺旋”线路。这些办法会怎样?于是,我把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其运行结果都因车身过长而失败。这样,在对比中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四、多媒体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即要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一些来不及实施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放到课外,实施综合性学习。在《大熊猫的故乡》一课,作者想通过文本来唤起大家对国宝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①继续利用网络查找大熊猫的信息,举行“大熊猫知多少”的知识宣传活动;②写一封保护大熊猫的倡议书;③画一幅展现大熊猫风采的图画;④创作或填写保护大熊猫的歌曲。结果,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而言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将其推广应用,必将有效推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