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辉,自豪之余,可要思痛?】四川思肯邓辉

  郑和下西洋,七次远航的成功,使其享誉中外,而当享此殊荣的,仅是他一人吗?郑和时期领先的航海技术,令国人大为自豪,然而自豪过后,我们又该作何打算?邓辉说:“自豪之后,还要反思。”
  谁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2002年,英国退役海军军官孟席斯,发表了一本书,叫做《1421,中国发现世界》,说中国人最先到达好望角和美洲,最先实现环球航海,比哥伦布早了好几十年。这一言论,打破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引起全球轰动。
  美国人的著作《当中国称霸海上》中,讲到不论是在澳大利亚还是在非洲,都见到了一科人,他们皮肤颜色浅,形体瘦小,面目清秀,男的胡子是垂直的,这显然是东方人的形象。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盖房子的方法,也有异于当地人。非洲在肯尼亚沿海有种人叫“贝朱尼人”,他们自称叫“瓦上家人”,意思为“我们是上家人”,这些人说他们祖先是中国人,说自己是郑和船队的后裔。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一位来自非洲的18岁女孩——乌瓦玛卡·沙里夫,在中国名声大噪。乌瓦玛卡·沙里夫就居住在肯尼亚的帕泰岛上,是一个有着棕黄色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女孩。沙里夫的母亲拉卡·巴迪说:“我从记事的时候就听祖辈说,我们这个家庭是中国家庭,我们的祖先是中国水手,在附近触礁了,船搁浅了,然后他们上了岸,后来就一代代传下来了。”她的家族至今还保留着祖辈传下来的中国瓷器。现在,沙里夫因她的“中国血统”,已经得到捐助,在中国上大学。
  让思想走在前边
  从书籍到人物,这一切让我们眼花缭乱。那么,郑和到底有没有去过好望角、非洲和澳大利亚?大航海时代的开拓者是郑和吗?沙里夫的故事又是否真实?
  对此,邓辉说:“郑和的船当时是世界最大的,吨位在万吨以上,所以操控起来困难,想过好望角是不容易的。但是中国的航海技术是积累下来的,从秦汉慢慢降下来,到唐宋时候有个上升,到元代基本上就是世界第一了,西方的船只个头小,便于操控,而中国的船个头大,不便操控。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也是最高的。但是见到了中国的船之后就服气了,这说明中国的造船技术,在当时是世界第一的。”
  但是“自豪之后,还要反思”。中国的航海技术在元代到清初是领先的,为什么之后在技术和地理知识上,都被欧洲超越?为什么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达·伽马绕过了好望角。而不是中国人呢?
  邓辉说:“哥伦布敢往西走,那是因为他算好了能够过去,他运气也好,算错距离才发现了新大陆。达·伽马算了之后觉得这个距离不可能,所以才往东走。葡萄牙人研究探索了将近N年。所以绕过好望角,而郑和当时并没有做过研究。所以通过对比,西方是有意识的研究,所以之后通过窦践过去了,而当时中国的地理认知还是天圆地方,理论与实践是脱节的。我强调的是,任何一个事情要想搞突破,搞发现,不是一个偶然,你一定要把思想放在前边。”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也许郑和没有到过好望角,但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也有其他人奉使外出。方豪在《中西交通史》中称:“自明初至明代中叶,中国之所以能为阿拉伯以西海陆世界之领导者,固非郑和一人之功。而五百年后,为人啧啧称道且受膜拜者,亦不应以彼一人为限。”
  另外,郑和每次下西洋,都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除了他的主船队以外,还有很多分船队,叫做“分宗”。《西洋蕃国志》详细记录了郑和的第七次航行的过程,这一次,他们到达忽鲁谟斯,是距离祖国最遥远的一个基地,分宗船队,也在这里分散和聚集。也许,是个别分宗到各地去时,船只出现事故,所以船员留在了当地,而这些人的名字,已无从考证。只有郑和,作为船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承担了所有的光辉和智慧。
  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学,人种学,人类文化学的研究,去证宴航程,但却无从知道郑和船上每一个人的名字。那么,这些默默无闻的人,都是做什么的?他们是否也该享受如郑和般的荣耀?一个篱笆三个桩
  下西洋是个庞大的任务,光凭郑和一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其实郑和在造船的同时,就已经紧锣密鼓地招募和训练水手。从1403年开始,他从浙江、江苏、福建等省迅速招募几万名水手,进行了堪称严酷的训练,还专门聘请了一些具有远航经验的穆斯林船员,随他一同出航。
  邓辉说:“郑和航海是经验航海,是靠积累的,而不是探险。郑和是个将军,但不是航海家,也不是地理学家。郑和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他下边还有一群搞技术的人。”而如今留名于世的,除了郑和,也就是王景弘、侯显、费信、马欢、巩珍几人。
  郑和的船只庞大,人员组织严密,100多只船,27800余人,其中聚集了当时中国的各类人才,既有官校,又有旗军,还有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水手、民艄、铁锚、木埝、搭材等匠人。
  这么多人,这么多分工,要组织起来实属不易。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的布阵和队形是“每日行船,以四艘帅字号船为中军帐,以宝船三十二只为中军营,环绕帐外;以坐船三百号,分前后左右四营环绕中军营外。以战船四十五号为前哨,出前营之前,以马船一百号实为其后。”可见其秩序井然。
  郑和远航的成功,是因为有郑和作为中流砥柱,也因为有各界精英的加盟。虽然他们的名字已无从知晓,但是他们的功绩,值得我们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