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连锁业的服务密码] 星巴克咖啡什么最好喝

  当咖啡店被印上释放心灵、自在率真的文化标签时,“服务”这一情感要素也变得不可或缺。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饮用,其消耗量仅次于茶。随着经济发展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咖啡成了中国消费者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而咖啡店也逐渐变成生活社交的重要场所。据统计,中国咖啡消费量近年来保持在3万~4万吨,每年市场增长速度为10%~15%,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
  对消费者而言,去咖啡店不仅是喝喝咖啡、吃吃点心,更重要的是享受咖啡店悠闲的气氛与雅致的环境。可以说,咖啡店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是具体的、个性的、生动的,消费者从视觉、听觉、触觉以及严格的服务管理流程中都能感受的到。咖啡店释放心灵、回归本我、自在率真的文化成为大众办公室及家庭以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观 咖啡连锁,谁“煮”沉浮
  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越来越重视顾客的服务需求,如何确保企业“无处不在的服务”可量化、可感知、有形化已不再是嘴上功夫,而是一场真枪实弹的革命。目前看来,国内咖啡连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只是一味地依靠模仿国外品牌的店面、包装、口味,一味地追随国外品牌的宣传形式和口号,已经无法使企业获得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
  首先,国内咖啡连锁企业缺乏国际化的服务营销体系。一方面,中国很多咖啡店只是卖咖啡,而不卖服务与文化,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生活品位的提升,他们买咖啡的背后其实是在买服务和体验,正如买剃须刀架而不买剃须刀一样的道理,也许顾客明明知道产品是贵的,但还是心甘情愿的去花钱购买,这就是服务带来的魅力。对于国外咖啡连锁品牌,从服务意识的树立到服务标准化、有形化的执行,再到服务绩效的考核,其在构建服务营销体系方面做足了功课。为了缩短差距,上岛、迪欧、塞纳左岸等国内咖啡连锁品牌也应该转变思维,加强服务营销体系的建设。
  其次,缺乏服务品牌和差异化特质。中国的咖啡发展历史并不长,大家都在走咖啡西方文化的道路,缺乏独特性和差异化。同时,中国咖啡连锁企业对“文化”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与肤浅的层面,对文化的建树更是一筹莫展,都在大力学习西方的咖啡文化,这形成了中国咖啡连锁行业特有的“文化盲流”现象。由于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所以国人更喜欢“发掘”文化、“固化”文化,动不动就扣上“文化”的帽子。然而西方企业更喜欢讲情感,无论是产品功能还是企业所要张扬的个性,最终都必须引起消费者共鸣,这些共鸣就是情感要素。要想打造一流的咖啡连锁服务品牌,就应该挖掘消费者的情感,而这恰恰是目前中国咖啡连锁企业所缺少的。
  最后,服务标准化制度不完善。多数国内咖啡连锁企业现有的服务标准化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也不到位,服务管理仍停留在提供传统服务的阶段。同时,行业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思想观念没有得到真正转变,没有养成“按规章制度去工作”的职业素养,这很不利于企业服务标准化的开展,更不利于维护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思 星巴克和85度C的服务质量测评
  缘此,我们依据PZB服务质量模型,以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及关怀性五大板块为衡量指标,对星巴克与85度C两大咖啡连锁业进行了服务质量测评,以期为国内咖啡连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带来些许思考。
  首先,我们对服务质量的定义是这样的:顾客在消费服务后,主观认知服务所赋予的感受。同时选取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关怀性五大板块,来评估两家咖啡连锁店的服务质量。(如表1所示)
  其次,我们将问卷调查的范围限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受访者需要同时具有两家咖啡店的消费经验,然后针对同一题对它们进行同时评分,其绝对分数可以作为比较星巴克与85度C服务质量的依据。据统计,调查问卷共发放250份,剔除无效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有效回收率为62.省略)
  西方企业更喜欢讲情感,无论是产品功能还是企业所要张扬的个性,最终都必须引起消费者共鸣,这些共鸣就是情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