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遭遇寒流被逼调整_百货业

     种种迹象表明,百货业经过前几年快速扩张及销售额两位数增长后,已进入调整周期,这个周期至少要2-3年。这一局面或许能成为倒逼商家走差异化道路的契机。   
  
  百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逆水行舟的阶段。
  广州市统计局官方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0.14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零售额居全市前两位的百货企业增速回落均超过15个百分点。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近日表示,种种迹象表明,百货业经过前几年快速扩张及销售额两位数增长后,已进入调整周期,这个周期至少要2-3年。这一局面或许能成为倒逼商家走差异化道路的契机。
  
  销售增长放缓明显
  
  “我们做奢侈品陈列的,市场竞争还不那么激烈,但今年以来订单也少了三成左右,感觉整个行业步伐在放缓。”身为某奢侈品陈列公司业务总监的小武,从年初就感受到一股“弱冷空气”的到来。
  广州友谊和广百股份相继发布了今年一季度报告,也证实了大多数人的感觉:前者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6.4%,业绩略低于预期;后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21%。
  其实,寒潮早已开始。在今年春节七天假期中,尽管广百、友谊、天河城、新大新、摩登、王府井百货、新光、东百、中华等九大百货吸金逾5.2亿元,但不少百货的销售同比增幅却相比去年放缓。如广百、友谊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仅7%-8%左右,而去年春节黄金周这两家百货公司的销售额同比增幅达15%~20%;新光百货今年春节销售额同比增幅也只有7%,而去年同期的增幅为18%。
  作为国内消费市场晴雨表,百货销售增长大幅放缓,表现消费动力不足,其原因是CPI持续上涨而普通百姓的收入没有同步增加。2012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增长8.1%,值得警醒的是,在GDP增速放缓的同时,CPI仍在高位运行,一季度同比增幅为3.4%,3月份的增幅更是高达3.9%,接近年度任务。
  一是物价高企导致消费者用于食品类的资金增多,挤压了服饰、时尚类消费空间。另一方面,经济不景气,消费者对未来不确定,导致消费心理预期下降,购买欲降低。
  
  万千百货已开始调整
  
  不仅是广州,弱冷空气已经笼罩在全国百货业上空。作为国内百货业快速扩张代表的万千百货近日也被迫调整。
  近日,微博上有消息称,万达集团掌门人王健林要将麾下的万千百货变身为万达百货了。该微博贴出了该公司内部公告部分内容的截图,是一张万达集团印发的红头文件,要求集团各部室、各公司规范使用万达商号以及商标。其中一条明确写道,“为充分利用集团已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集团决定自2012年7月1日起,百货系统更名为‘万达百货’,要求由百货总部负责,在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所有涉及更名的事项,包括百货总部及所属公司名称中的商号、工商注册变更为‘万达’。百货所有汉字标识更名为万达百货。”
  以快速扩张作为战略选择的万千百货,一度希望靠门店数量优势进入中国百货行业第一阵营。然而,在第40家门店开张之后,万千百货的快速扩张似乎已难以为继。
  这次调整表明,虽然最近两年扩张迅速,但是万千百货的品牌知名度仍旧没有打响,被迫借助万达的名头重整山河。
  据万达商业地产公司介绍,万达申请上市的商业地产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场出租、酒店业务三大部分;院线、万千百货、大歌星等关联产业则不在其中。这说明,万千百货之前只是产业链的延伸,战略地位并没有被重视——这次调整后则成为了万达产业链的一部分。
  之前作为产业链的延伸,隔行如隔山,万千百货独立发展得并不好。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万千百货目前已经没钱了,在向私募借钱。”
  在借钱的同时,万千百货也许得到了私募的指点,开始重新梳理自己。
  万千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遥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万千百货将对门店进行梳理,分为四大类型定位,以高端奢华店、精致生活店、时尚流行店以及社区生活店四种店态形式,适应不同地区和客群的消费需求。
  之前占万千总店数85%以上的是以服务年轻、时尚女性和新兴家庭为主的时尚流行店。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去过万达百货的人感觉这里的品牌弱,价格高,没有自己的突出特色。其自身对外公布的数据也证明了其经营并不成功,2011年万千百货在门店数量上仅与百盛百货相差12家,但是在销售目标上差距却达到了95亿元。这让万千百货不得不重新梳理每一家门店,提升单店业绩。
  这次的梳理也证明了百货业外生式粗放发展已经到头了。差异化经营,精确的定位,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正成为王道。
  
  必须回归商业本质
  
   “在高租金、高人力成本以及网购冲击的今天,传统零售业者正面临转型,不然行业整体盈利都将下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指出,在特定业态和局部区域,零售业的过度竞争已经显现。
  在多数情况下,这种过度竞争主要还是恶性价格战,而价格战的起因又是同质化经营。
  在零售业相对发达的美国和日本,百货店主要的经营模式是买手制,这使商场的税前利润大多超过35%,最低也在25%左右。而目前国内百货商场主要采取联营的商业模式,由代理商负责经营,商场收取租金。
  不过,联营模式在降低商家风险的同时,由于代理商的话语权不断加大,再加上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导致商场的利润率进一步摊薄。
  据记者统计,我国本土模式下的百货净利润率大都在4%左右,即使盈利模式比较独特的天虹百货净利润率也只是5%或6%左右。
  资深业内专家金玉华认为,赢利水平下滑,使不少采取联营模式的百货店陷入发展困境。
  而在经济放缓的滞胀时代,这种发展困境越发明显。“那么大的一个百货商场光电费也是上千万元,别说别的,如果坪效下滑,如何承担如此之高的费用?如果再不是业主,那就更负担不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2011年百货业态门店的坪效约为3.13万元/平米/年。
  所以,包括步步高、鄂武商在内的企业都在自建购物中心,来发展百货。“为抓住国内百货业未来将以大型化、多功能、时尚化的发展趋势,鄂武商A董事会近日也一致通过关于兴建武商黄石购物中心的议案。”近日有媒体披露。
  但自建购物中心也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把百货做好。万达的万千百货也是在购物中心里面,但做得并不好,这说明百货业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零售业态,必须回归商业本质。
  而商业的本质就是,把握并引导消费者,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最优的消费群体。
  
  和其他业态协同发展
  
  网上商城如火如荼的发展正在打击着传统的百货业态,传统的百货单一业态正陷入生存困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蔡云表示,消费者对服装、百货等商品正越来越多地采取网购方式。而实体店由于店面面积、营销成本、场租成本及员工成本限制,无法提供全型号产品,也无法提供超低价产品。
  这在百货云集的一线城市尤为明显,之前,尼尔森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3/4的一线城市消费者表示将更多选择网购。可以预计,网购对传统百货的冲击预期将继续扩大。
  这种形势下,百货业一方面需要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如向买手制过渡,精确定位,精细化运营管理,以提升单店坪效;另一方面还必须和其他业态组合发展,如和院线、餐饮、滑雪场、溜冰场等组合发展,成为体验经济的一部分,让消费者在娱乐、休闲的基础上完成购物行为。
  与此同时,百货业也必须主动切入电子商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荆林波近日表示,百货业发展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量约为6万亿人民币,零售B2B、C2C两部分约占4%。“十二五”之后,预测占比将突破9%。不要把电子商务和传统百货业绝对地对立起来。假以时日,电子商务会占据所有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