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下的宏观调控分析|通货膨胀宏观调控措施

  [摘要]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当中经常伴随发生的现象,一定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虽然对经济有短暂的刺激作用,但通货膨胀会引发价格与工资的螺旋上升。在一轮一轮的价格上升中,纸币越来越贬值,直至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人们开始失去对货币的信心,从而爆发出严重的经济危机,如何对通货膨胀进行有效宏观调控是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对通货膨胀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IS-LM曲线分析了通货膨胀下政府的必要宏观调控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IS-LM曲线
  [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053-02
  
  
  作者简介:郑雯雯(1985-),女,河南省驻马店人,山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市场行情分析。一、引言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被定义为: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价格稳定”目标就要求不能存在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货币需求拉动说
  费雪曾以形式化的方式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
  MV=PT(1)
  其中,M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平均价格水平,T是商品的交易总量。
  进一步,当(1)式只强调经济体中当期产出的交易时,交易方程式(1)就可以表述为:
  MV=PY(2)
  其中,Y为当期产出的数量。
  将(2)式进行变换,可得:
  m=π+y-v(3)
  其中,m为货币供给增长率,π为通货膨胀率,y为经济增长率,v为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
  如果通货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水平上,可以得出,通货膨胀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
  (二)混合通货膨胀说
  如图1所示,经济初始时处于均衡点E处,在E点,达到充分就业状态,yf为均衡产量。当出现超额需求,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在出现超额需求后,价格上升到P1,从而引起工资提高,供给曲线上升到AS2。在更高的工资率下,人们有了更多的收入,从而有了更多的需求,总需求曲线移动到AD2,新的均衡引起了价格新的增长,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工资上涨。这样,工资的提高与价格的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图1通货膨胀螺旋
  三、政策调控
  章茜在对我国通货膨胀诱因实证分析中采用CPI、GDP、M、FR四个变量进行回归,在一阶协整的基础上得到了回归结果,提出用以上几个变量观测国家通货膨胀的程度。
  在没有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处可得到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均衡收入和,此时达到调控的最佳状态。
  图2IS—LM均衡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利率将提高,居民收入也将提高,在此状态下,如图3所示,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将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下转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