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没有长大,但我一直在成长 [蒋小涵:我一直在成长]

  如果你喜欢看电影,想必不会错过《佳片有约》《爱电影》等节目,还记得里面那位娃娃脸的主持人吗?她的名字是蒋小涵,她小时候是家喻户晓的童星。提到“童星”二字,你是不是感觉到她的光彩夺目?让我们看看蒋小涵姐姐走过的路吧,在辉煌的成绩背后,有很多动人的成长故事。
   不算好学生
  蒋小涵生长在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开明的音乐人,这让她从小就对舞台有特殊的感情。在父母的影响下,她从9岁开始不断参加各种演艺活动,主持青少年节目、录制歌曲专辑、登台表演小品,还出演过多部影视剧。《歌声与微笑》《妈妈的吻》《海尔兄弟》,都是出自小涵清脆甜美的嗓音。一时间,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明星。
  我们常常以为,电视中闪亮的小明星在生活中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实际上,他们都是普通人。在学校里,蒋小涵并不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好学生。她性格活泼,爱说爱笑,在课堂上,喜欢接老师的话茬儿,结果没少被老师赶到教室门口罚站。
  小涵从小爱好文艺,上中学时,偏科很厉害。她喜欢英语,不喜欢数学,小女孩的叛逆心让她不喜欢,就根本不学。再加上她常年四处演出,没有多余的时间兼顾学习,就这样,高考时,她的成绩很不理想。
  高考失利给她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后来,她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偏科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自己以前太任性了,对没有兴趣的事情置之不理,结果知识面很窄。她领悟到:人不能一味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情,不可能永远都按自己的性子生活。
  
   大学生活改变了我
  高中毕业后,蒋小涵没有继续在国内上大学。她带着对生活的反思,带着对未来的向往,选择了独自一人去英国留学。
  小涵刚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时,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面试时,主考官艾伦老师叫着小涵的英文名字问:“乔安娜,你在中国混得这么好,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小涵笑着说:“我是为了回去混得更好,所以就来了。”“中国的大学不能让你满意吗?”小涵灵机一动,说:“我来其实是想考察英国的大学是否能让我满意。”艾伦哈哈大笑:“欢迎考察!”三个星期后,小涵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在这所美丽的大学学习电影评论专业。
  就这样,小涵碰到了一个好老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虽然周围的人都不熟悉她,也不知道这个中国女孩有多么辉煌的过去,她却没有感到失落,反倒很轻松,她更喜欢享受平凡人的生活,无拘无束。
  当然,事情没那么顺利。“在家时时易,出门处处难”,初到异国,无数的困难很快扑面而来,也让她飞快成长起来。
  在家时,小涵和很多同龄的独生子女一样,从小依赖父母的悉心照顾,精神上很独立,生活能力却很差。刚到英国,身边没有一个朋友。
  在专业学习上,小涵刚开始也很被动。在国内,小涵觉得自己的英语已经很好了,但是到了英国的大学课堂上,看着一堆复杂的专业词汇在眼前飞舞,听着老师讲古代的英语,她就像听天书一样,傻眼了。上课的时候开朗的外国同学畅所欲言,她却只能像个哑巴,当个旁听者。第一篇英语论文是怎么写的呢?她先用汉语写出一篇论文,然后再一句一句地翻译成英语,折腾了好几天。没办法,谁让她是全班唯一的亚洲人呢?当时也没有能一起交流的中国朋友。“那时就连补课都不知道从何入手,除了咬牙坚持,没有别的办法。”小涵常常一整天泡在图书馆里,学习学习再学习,还不断担心自己能不能顺利毕业。
  蒋小涵就这样郁闷地度过了大学第一年。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同学们分小组做一个有关纪录片的作业。小涵在英国有一个中国朋友,曾是国内的武术冠军,在他的帮助下,小涵报了一个纪录片题目,叫做《中国功夫》,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她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想法被采纳,得到了重视,满怀热情地做了大部分联络和文字工作。最后,这次作业拿了全班最高分。从这以后,她开始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越来越自信。学习之外,她还发挥特长,组织海外学生的文艺活动,比如春节的时候,策划春节联欢会,邀请外国朋友参加,还获得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的表彰。
  经过大学几年的磨炼,小涵变得成熟多了,心态也更平和了。
  
  走自己的电影道路
  从小到大,小涵都处于浓厚的影视氛围中,对电影一直怀有深深的眷恋。大学学习了电影专业后,她更加坚定了未来的电影之路。
  而今,她走进中央电视台,成为一位电影节目主持人,用轻松幽默的话语讲评电影,用专业的学识侃侃而谈,用流利的英语与国外电影人对话,又常在各类国际电影颁奖典礼上担任主持人。对她来说,多么欣慰啊!
  小涵作为主持人,她也有学习的榜样。她说,自己最崇拜的电视主持人是崔永元和杨澜,觉得他们有风度,也有内涵,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样优秀的人。
  蒋小涵还有一个很大的梦想――自己当导演,独立拍一部电影。有了奋斗目标,我们相信小涵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刘秀凤选自《创新作文・奇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