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习让学生自己做主】

  师生关系,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各自的角色,是近年来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将语文教学过程定位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问对话的过程”。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师生的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不能独霸课堂,要让学生自己“建构”。
  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集中表现在“以师定教”还是“以学定教”两种策略上。叶圣陶先生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加之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主体问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三者不仅互为一体,还互为促进,使小学语文课堂进人到一个新的境界。
  如何实现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呢?
  
  一、教师应为学生发展的设计者
  
  学生的发展要有方向和目标,这是衡量学生发展状况标准的依据,因而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学生发展目标是既定的,也是生成性的。首先,形式的发展目标由外界因素确定,大到时代的要求,小到课程标准,都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既定性。同时,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不断达到一个目标而朝向下一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发展状况和教学实际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而生成的目标往往取决于个体发展的状态。学生发展目标是普遍性和个体性的有机结合。学生发展的总体目标趋向于一致和全面,该目标体现了时代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学生发展目标同时还具有个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学生总体发展目标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学生发展的具体目标可以是不同的。第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总会侧重于某些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在每个学生发展的特定阶段都有特定的、不同于他人的具体发展闷标。
  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学习目标时,要兼顾“既定”与“生成”.“普遍”与“个性”的关系。在班级授课的统一管理模式下,在社会择人机制越来越强的今天,教师的指导与设计要强调“生成”。
  
  二、发展必须归位于学生本位之上
  
  归位于学生本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不容易的。这里有一个学生本位、教师指导问题。因为中学生仍然是来成年人,他们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完全平等的,但是在学习期间,教师负有指导、引导、诱导他们走上人生发展之路的责任,教师有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生活道路和学习生活的责任。尤其是课堂学习生活,教师要着意规划。这种规划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瞄准课标的目标要求,要遵循教学规律。但是,很多经验证明,设计一种情境,寻求一个突破口,找到一个激趣的问题等“招法”是设计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灵窗口,让智慧的阳光照射进学生的心扉。下面的案例用“挑战名家”这一激动人心的问题切入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素养,尤其是文学素养,大都是通过熏陶和体验得到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处境、人生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的语文体验也会是千差万别的。正如大家常说的一句话那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不要再套用“标准化考试”的办法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了。一个很灵验的方法,就是教学过程要“存异”,尊重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