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及牵引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骨科大手术患者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由于骨科大手术或骨牵引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制动和感染机会大等特点,易造成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在加上创伤和置入性操作,易引起静脉血管璧的损伤。上述因素都是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再加上患者的知识缺乏,担心抗栓治疗费用增加,所以外科患者极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并发肺梗死而引起死亡,所以预防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对2010年收治骨科大手术患者46例,骨科牵引患者35例,在住院、手术、卧床期间观察双下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及感觉,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了积极预防。结果发现,对预防深静脉血栓认识提高,引起医生的重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0年收治股骨头置换术患者1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术5例,髌骨骨折内固定术7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10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13例,骨科牵引患者35例。发生大隐静脉血栓2例,均为男性,年龄42岁和46岁。有1例是T12 L1压缩性骨折伴肋骨骨折,有1例患者是右髋关节脱位伴牵引,2例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都未引起严重的后果。
  基本预防
  目前,临床上尚不能根据DVT的临床、遗传、生化、免疫等不能预测高位病例,不能根据个体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层次预防,因此,对骨科手术后,骨科牵引,长期卧床的患者要进行积极的预防。
  DVT好发于下肢,所以将患者下肢抬高30°改善血液循环,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牵引或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和指导患者尽早开始足、趾的主动活动,每天多次,每次5~20分钟。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可采用tens法则,即收缩股四头肌10秒,休息10秒,收缩10次为一组,重复10次,3~4次/日。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下肢可穿节段加压弹力袜。
  吸烟患者应严重戒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鼓励患者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在四肢或盆腔临近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精细。保护静脉,静脉壁损伤也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造成静脉内膜损伤。
  饮食:进食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如果下肢肿胀明显、剧痛、苍白和压痛,伴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快,因警惕DVT的发生,应进行积极的处理。
  机械预防措施
  包括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节段加压弹性袜,它们均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降低下肢DVT发生率。但在临床实验中,抗栓药物的疗效优于非药物预防措施,因此这些方法只用于有高位出血因素的患者,或与抗栓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目前,我们医院都没有应用机械预防措施,在这里只是作一个了解。都是应用抗栓药物和基本预防防止DVT的发生。
  药物预防
  达肝素钠5000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
  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丹参注射液20~40ml,静滴1次/日。
  有文献报道尿激酶5万U+654-2 10~2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抗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较好。
  低分子肝素钙4100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
  在应用以上抗栓药物时,可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用药剂量需要作监测。
  上述药物的联合应用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可能性,故不推荐联合用药。
  在应用抗栓药物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有无全身性出血倾向和切口渗血情况,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并做好记录。
  应用抗凝药物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采取各种预防治疗措施前,应参阅药物及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指南或药品说明书。
  对DVT高危患者应采用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措施。
  决定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尿激酶等药物治疗时,应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情况。
  应用抗凝药物后,如出现严重出血倾向,应根据情况作相应的检查,或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及时处理。
  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禁忌证是血小板减少症和严重的凝血障碍。所以,在应用抗栓药物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有无全身性出血倾向和切口渗血情况,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并作好记录。
  讨 论
  骨科术后及卧床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继发肺梗死,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临床医生应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患者在预防DVT治疗期间,未出现全身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损害,在治疗期间未发生肺梗死、下肢坏疽等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刘仲前.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骨科新进展与实用技能培训资料,2010,8.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3 顾忠林.小剂量尿激酶联用654-2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