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是时代的需要|少数民族

  4月的北京充满了暖融融的春意,这春意昭示着美好的现实,也迎来了中国作协党组确定的“少数民族文学年”以及《民族文学》创造新辉煌的一年。我们都还记得,2009年《民族文学》蒙古文版、藏文版、维吾尔文版也是在春天的4月获批创刊的。记得那次创刊新闻发布会是在《民族文学》拥挤的小会议室召开的。会上我曾说:《民族文学》是在办大事情,在为繁荣中国的文学事业、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团结进步与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三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的大力配合下,在多位审读专家的倾心努力下,《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秉承扶持与培养少数民族母语作家翻译家、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重任,健康地成长着。三本刊物不但翻译刊发了全国多民族作家的优秀作品,还推出了母语作家的佳作,以优质的内容和精心的编排受到了民族地区读者的欢迎和赞誉,成为广大读者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三个文版都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数十位甚至是上百位翻译家参与到翻译工作当中,为壮大文学翻译队伍、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些通过翻译家之手推介的文学作品,有力地增进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多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文学》深入到广大民族地区,走进了农村、牧区、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藏文版还走进了3750多座寺庙,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丰富和滋润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可以说,三个少数民族文字版不但具有文学价值,更有特殊的国家文化阵地意义。它们向广大少数民族读者传递了党和国家的关怀,是中国多民族文学发展和团结进步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近些年,中国文学一直在走向世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也应该进一步走向世界。今年正值中国作协党组确定的“少数民族文学年”,希望《民族文学》抓住黄金机遇期,利用杂志这一平台,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