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

 1.要进行周密的组织和安排。不仅包括对活动的过程和内容作好安排,还应当对拟开展校外活动地点进行事先考察,对活动开展时的天气情况要预先了解,对参与活动的教职员工的职责进行明确,对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及其他意外情况拟定处理预案。

  2.学校准备校外活动时,除应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外,还应当将活动的主要内容、方式及安全防范工作应当注意的事项及时告知学生家长,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3.要强化参与活动组织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一些校外活动中,尽管学校也作了较周密的安排,但部分教职员在执行时,往往因疏忽或者懈怠而擅离职守,在此期间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省教育厅公职律师、法学硕士 王俊良

 如何提高学生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和产生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的原动力。

 是 一 个 人 成 才 所 必 备 的 良 好 心 理 素 质 和 健 康 的 个 性 的 品 质 ,也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非 智 力 因 素 。二 十 一 世 纪 是 充 满 竞 争 的 世 纪 ,敢 于 冒 险 ,敢 于 探 索 , 善 于 竞 争 ,富 于 创 造 是 本 世 纪 对 人 才 规 格 的 基 本 要 求 。这 些 品 质 无 一 不 与 良 好 的 心 理 素 质 密 切 相 关 。可 见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不 仅 是 时 代 发 展 对 教 育 的 必 然 要 求 ,也 是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的 核 心 。在 众 多 心 理 素 质 中 ,自 信 心 的 培 养 显 得 尤 其 重 要 。自 信 心 作 为 一 种 积 极 进 取 的 内 部 动 力 ,其 发 展 水 平 是 与 活 动 的 成 败 相 对 应 的 。

 正 如 范 德 比 尔 特 所 说 : “一 个 充 满 自 信 的 人 ,事 业 总 是 一 帆 风 顺 的;而 没 有 信 心 的 人 ,可 能 永 远 不 会 踏 进 事 业 的 门 槛 ”, 这 说 明 自 信 心 是 成 才 的 重 要 条 件 。

 老 师 的 疏 忽 或 入 教 育 误 区 很 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 、 善 待 学 生 ──开 启 学 生 自 信 心 的 钥 匙 开 小学教育是人发展的初始阶段, 的充分发展还有待于以后的 人 展 现 , 人 生 的 高 峰 “好 戏 还 在 后 头 ”。

 所 以 , 我 们 对 学 生 在 小 学 阶 段 的 成 绩 不 能 看 死 或 看 得 太 重 ,要 善 待 学 生 ,寄 予 期 望 ,使 他 们 满 怀 信 心 地 成 长。

 1、 善 待 学 生 , 要 给 学 生 以 真 诚 的 爱 。

 “爱 就 是 教 育 ,没 有 爱 ,就 没 有 教 育 ”。心 理 学 研 究 证 明 ,给 学 生 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

 我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个人尊严。

 切 记 用 恶 语 中 伤 学 生 ,不 体 罚 学 生 ,不 辱 骂 学 生 ,不 大 声 训 斥 学 生 ,不 冷 落 学 生 ,不 羞 辱 、嘲 笑 学 生 ,不 随 意 当 众 批 评 学 生 。切 忌 对 学 生 表 现 出 失 望 或 无 奈 的 态 度 。特 别 是 对 一 些 学 困 生 ,教 师 应 该 理 解 、宽 容 、激 励 他 们 ,使 他 们 感 受 到 老 师 的 爱 抚 和 尊 重 ,使 他 们 相 信 个 人 的 价 值 ,坚 信 “我 能 行 ”。真 爱 是 宽 容 ,是 信 任 ,真 爱 是 善 良 ,是 温 柔 ,真 爱 是 公 正 , 是 平 等 ,真 爱 是 鼓 励 ,是 赞 赏 。尊 重 与 倾 听 是 教 育 的 基 点 ,宽 容 与 信 任 是教育的魅力,善良与温柔是教育的雨露,公正与平等是教育的内核, 鼓 励 与 赞 赏 是 教 育 的 张 力 。很 多 老 师 用 爱 滋 润 着 学 生 的 心

 如何保护学生自尊心

 2010-03-03 20:17:28|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自尊心,认为他们小,经常不尊重他们。其实自尊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过程,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但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成为孩子提升自我的动力。那么作为担当对小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和保护任务的小学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该如何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呢?

  一、要有宽容心。

  “人非圣贤,岂能无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习惯把违反纪律的学生当着老师或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让被批评的同学面红耳赤、羞愧难当。也有些老师习惯把课堂上答不出问题的同学叫起来站着上课,以示惩罚。当然,老师主观愿望是好的,是想让学生受到一点小小的惩罚后,接受教训,下次不再违反纪律。但是这种做法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应该学习一点柔性管理,只要使学生觉得自己错了,下次改正就行了。

  二、要有耐心。

  老师在叫一些后进生回答问题时,当这些学生回答不出时,老师往往会大发雷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讲了几遍了,全班同学都像你,我书不用教了。”老师的情绪是发泄了,可这学生的自尊心也受到了沉重打击。反过来,老师能静下心来,耐心地给他们教一遍,或许他们也就掌握了。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应该得到细心维护。

  三、要有恻隐之心。

  在日常工作中,不少老师总喜欢把学生的错误指名道姓地公开,希望通过这样教育学生,让他今后不再犯错误。殊不知,这样做是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严重挫伤。犯错误的同学是个别的,学生的错误又是偶然的,不公开学生的错误,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些。

 ?四、要将心比心。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老师也一样,当学生严重违反纪律时,特别是有些学生敢于顶撞老师时,往往控制不住情绪而大发雷霆,这时对学生的批评就可能会出现过激现象,语气激烈,用词尖锐,这时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发生这种现象,事后怒火一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过激行为是很不妥当的,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自己主动找学生谈心,来个推心置腹的交流,来个诚恳的道歉。这样做,其实也是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可以排除学生受委屈之后憋在心里的气,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孩子往往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言行,认可自己的才能,肯定自己的成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使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和发展。

 

 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8-06-27 22:27:59 ? 陈贺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转变观念,以现代教育为指导

  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我们能否用新的观念,正确的思想去认识和占领这个阵地,是我们课堂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而要从素质教育和能力全方面来衡量。有的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信度不够、讲得多,根本就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说话,学生思维只能跟着教师转,去找答案。表面上课堂气氛很活跃,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要转变观念。

  

 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气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现实中,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要求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只要不是按老师的“标准”答案回答,学生一开口,就被教师命令坐下,另外抽人回答。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宽松、民主的氛围作保障,要敢于让学生把不同的观点暴露出来,哪怕错了,只要有一点闪光的,都要抓住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宽松起来。大家的表现欲强烈了,都愿意主动发言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尽量放手,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观察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凡是学生能思考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凡是学生能说的要尽量让学生说。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只有学生说出来,才知道他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灵活、合理,是否具有创新性。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敢说、愿说、有话可说。这样既体现了因材施教,又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0-07-02 17:40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喜好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知识,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他们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 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然后教师小结,揭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数学上的角。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队列报数的生活情境。让一列学生按1.2.3.4.5……报数,知道自己在第几个。只要学生说出他在第几个,老师就能知道按一定顺序报数时(如1.2.3.4.5……)他报的该时几,再通过报数证实。这样通过报数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要想知道第几位同学报的是什么数,除了报数方法外,用计算方法更快。使学生知道余数不仅用来计算,还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驱力。? ? ?

 二、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有趣的故事情节,唤起对认识事物的强烈欲望。如教学“生活中的大数比一比”,我创设了旅游的情境。动物王国又迎来一年一度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此次的奖励是免费到中国各大山旅游。这是动物王国提给劳动模范选择的六个旅游景点,我们也来看看。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每个各山两三张图片。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中,创设一个去数学王国游玩的情境。小朋友想不想到数学王国去看看呀?今天数学王国可真热闹啦!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美妙的音乐,活泼的画面,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索新知凝聚动力。

 三、创设游戏情节,引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喜新和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魅力。

 如教学“辨认方向”课上,学习认识了八个方向。我创设了动作游戏情节,教师说,学生做:面向西点点头,转向西南弯弯腰,面向南拍拍肩,面向东南拍拍手,转向西扭扭腰,面向东北点点头,转向北伸伸手,面向西北拍拍手。这样的设计,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欢的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欲的火花,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总之,数学教学应使每个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每位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优化教学过程,采取不同教学手段,不同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世界的奇妙,感知数学学习的精彩,增强学习动力,求知欲,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江苏洪泽县黄集中学 赵齐美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我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设疑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

  一、 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依旧停留在旧的知识基础上而沾沾自喜,终有一天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

  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亲自参与,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小问题的现成答案,没有参与思考,解决问题,思维就得不到锻炼,一味地只是接受,时间久了,定会一无所获,人的大脑就象一部机器,常用常新,越用越灵活,如果放在那里不用,就会生锈.

  二、 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学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需要靠激励推动他们内部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学习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图画、悬念和现实生活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 对学生已有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

  当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产生冲突或差异时,就会引起他们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读一读.

  利用“读一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其中的“关于代数的故事”、“有关几何的一些历史”、“关于中国古代的一次方程组”、“中国古代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研究”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秘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巧用材料”、“完美的正方形”、“黄金分割”、“求平均数”等内容起着对课本知识引深拓广,消化应用等重要重用,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意识的重要素材.

  4.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把学生分组,提出的问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解答,然后给每个小组评分,得分最高的给予表扬,甚至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人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学习的动力.

  总之,当前国家已经严格规范了教学行为,没有了以前的加班加点.为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到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二)

 更多

 点击数:5767 次录入时间:2005/9/21 14:18:00编辑:bmc0918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即“会听、会想、会说、会记。”?

 一、会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时既要听老师讲解,又要仔细听同学们的发言。要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①上课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他们仔细听课;②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仔细听课;③运用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保持学生良好的注意。教学中既要运用教具、实物等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又要运用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听的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

 1.重视听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老师讲解的重要作用。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老师或家长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

 2.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或黑板,看老师的表情或板书内容,耳朵听老师讲课,头脑思考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的同步。?

 3.会听门道。一般老师讲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然后进行新课、分析讲解、推理,启发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教学中要让学生听得出来,明白老师每一步讲解的目的,并积极配合,达到老师既定的目的。例如,“商不变规律”的教学,复习后教师出示例题:填表。被除数2412024024004800除数42040400800商填表后,提示学生:这个例题的目的在于填表后,要认真观察,得出新的认识。接着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概括。①第2、3、4、5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②第4、3、2、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③从上面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时向学生说明:商不变的规律是通过对旧知识的观察、分析得出的新的认识。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如果能再深入地研究,从中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对每节课的旧知复习,不要满足于会做,而且要作深一步的观察、思考。通过指点,使学生学会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学习方法。?

 4.当堂弄懂。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学公式、法则、性质和定律要知道怎么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要想到哪里,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5.理清思路。学生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弄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样从上节课内容发展来的,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

 二、会想——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习数学知识,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知疑、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

 要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习惯必须做到两点:?

 1.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教师除了对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进行鼓励外,还应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激发全体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故意设疑激趣,如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出示例题后,教师发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能否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呢?怎样转化?在完成转化后,暂不作具体的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问:如果小数点移动后,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这样一步一步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顺着逻辑思维的路子,得出了计算法则,显然,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还有的教师抓装反例”或判断题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平行线的定义后,出示: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③在不同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让学生抓装直线”、“不相交”、“同一平面”等关键词进行质疑,以便透彻理解概念和性质。?

 2.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要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小学数学中质疑问难的主要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主要可围绕两个方面进行: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基本形式。如概念是怎样说明的,怎样表达的,为啥要这样表达?②解例题、习题的方法。解题依据是什么,题目解完后可再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如果把这道例题再改变一下条件或问题,解题方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是教会学生逐步学会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主要是课本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并逐步养成习惯。?

 三、会说——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说的训练一般有如下三种:?

 1.操作叙述法。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有时感到无话可说,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引导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1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1根小棒加上1根是2根小棒,2比1大,2排在1的后面;2根小棒加上1根是3根小棒……”这样使学生有话可说,从小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2.直观引导法。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步,提供图形,要求学生说出图意,说出阴影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第二步,引导学生看图,从中看出34=68=912。第三步,从左往右观察等式,初步概括为数学语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第四步,从右往左看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第五步,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种训练,能使学生学会有条有理地说话。?

 3.说理论证法。要求学生作出判断,并充分说理。如,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要求学生说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工作效率一定,就是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此外,要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教师还必须做到:①沟通情感,让学生乐于说;②打消顾虑,让学生大胆说;③酌请提问,让学生踊跃说;④当堂记分,让学生争着说。?

 四、会记——养成勤于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手段,如果上课时既听了时既能理解又会作笔记,学生讲,又动了笔,既动了脑,又动了手,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学生记笔记要进行具体的指导:一种是直接在课本上记下一些要点、注解,如当老师讲到某个问题对自己有启发时,或某个问题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时,可以在课本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漏掉;另一种是记下扼要的提纲式的听课笔记,尤其高年级的同学要养成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

  摘要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们较快地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 儿童 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1-0124-02

  

  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作为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虽然只是许多学习习惯中的一个,但可以伴随孩子们整个学习阶段,甚至是以后的工作学习。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准备工作就更难做好。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违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教育必然失败。事实上,以说理诱导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我们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去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帮学生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树立模范,让学生接受好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低年级好模仿爱上进的学生而言,更是这样。榜样来自何方?低年级学生最肯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为模仿榜样,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是怎样学习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另外榜样同样来自于学生这个群体本身。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良好行为的强化物,是一种有利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坚持表扬为主。被表扬的学生也自然而然成了班里的榜样,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学生们都争相模仿学习,榜样的力量起到学生也做好了。

  3.反复训练,让学生的课桌井然有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于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让大家轮流管理课前情况。学生的课前准备习惯很重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监督,共同培养,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习惯,偶尔有个别学生忘了准备,老师或其他同学会有一个示意性的动作给予提醒。任何时刻都要学生明白充分的准备、整齐的摆放的重要性,进行长时期地循序渐进地练习,而且训练必须严格,必须长期坚持,这样学生才能养成好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愿意看看、听听、动动,这正是孩子们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刚入学的孩子这点更为突出。比如老师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并且小组讨论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说话时旁若无人,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习好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

  1.明确听讲要求

  必须使学生明确听讲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同意的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要积极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听懂教学内容。还要求学生眼睛不离开老师和黑板。

  2.教师讲课要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用儿童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学生,让孩子们产生"爱听,愿意听,非不可"的感觉,久而久之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习惯。例如教学"物体分类"时,在找一找、涂一涂的练习中,当学生完成后,说"你们说法的完全正确,大熊猫表扬你们。"然后模仿大熊猫的声音说:"小朋友们真棒!祝你们学习进步!"学生各个甜滋滋的,高兴极了,注意力自然集中了。

  3.进行听的训练:首先让学生听懂

  课堂上不论老师讲或学生发言,我会适时追问一句:"刚才某某回答的对不对?""你能把他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其次,让学生在听别人发言时,眼睛看着对方。上课孩子们发言时,我常提出这样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提出。"学生上台讲时我要求学生对着大家。当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时,我会提出"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某某和某某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就会用心去听,不易走神。我也经常鼓励学生:"某某听得真认真,大家没有发现的问题居然听出来了。"再次,教师讲话不要罗嗦和重复。给学生提出问题或布置作业只讲一遍,不再重复。用这样的方法养成学生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是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孩子们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如何帮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1.给孩子制定好写作业的时间和检查的标准。如果达到要求有奖励(加分或加红花),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进行处罚。如果只是超过了时间,只减分或扣红星,如果书写不过关,要加大处罚的力度,除了重写,还要多扣分。积累到一定的分数,有相应的奖励。

  2.认真批改,公正评分,及时发还,进行讲评,多加鼓励。对作业有进步的及时表扬,写下个性化的鼓励性的评语;对做错的不要打个"€住绷耸拢笆备霰鸶ǖ迹怪孕懈恼岣呦麓巫饕档男判暮托巳ぁ?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又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形成和巩固的,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并与家长们积极配合、家庭学校共同努力,使学生们较快地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金玉仙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到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长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应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

  二、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多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四、教师在行动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我在平时板书时也特别注意这一点。从小开始,渐渐地,一步一步加以引导。

 五、同伴之间互相帮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作业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总之,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他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他的债务。而小学阶段优势各种学习习惯形成的黄金期,让我们抓住这个黄金期,培养每个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一辈子都用不完他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