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后浪演讲视频观后感优秀例文合集

 2020《后浪》演讲视频观后感优秀范文10篇

  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一条题为《后浪》的演讲视频在线上线下激荡起无数人内心最深处的波澜,“青春”,这个动人的字眼再一次击中了人们的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后浪》演讲视频观后感优秀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后浪》演讲视频观后感范文一

  【这便是我们的青春!】

  五四青年节之际,某网站上发布了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听完演讲后,我久久无法平静,顿觉世界浩瀚在心中奔腾无疆,青春血液在体内炙热燃烧,欲高歌却失语,欲起舞却伫立,激动难言、伫立失语。这,是我们的青春啊,如此骄傲放纵,如此无所畏惧,如此锐不可当,如此满怀自豪!

  有书中曾写道:“比起抵达,我们更善于离开,比起停止,我们更善于继续。”选择离开的我们“放得下”,放下青涩畏缩;选择继续的我们“拿得起”,拿起梦想和勇气,书写奋斗续章。在青春的征途上一往无前,内心酝酿着梦想,脚下勃发着力量,我们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追梦青年。那照耀着的、盛放着的、矗立着的,正是我们的青春啊。

  我们的青春,是流动的太阳,一照就温暖,一照就敞亮。青春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春日画卷,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年少光景,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恣意狂狷。青春,因明媚而有了温暖的色彩,因暖心而有了温暖的温度,因初生牛犊而有了温暖的力量,青春的温暖是如此得饱和充盈;青春有着明亮而不耀眼的光芒,一眼就看到了光,一照就敞亮了世界。青春的光无处不在,看呐,那从指尖和眼中传递的青春之光!“两微一端”上的青年,为战疫先锋摇动旌旗;病房里抢救重症患者的青年,向新冠肺炎疫情挥去利剑;社区门口值班值守的青年,购买和配送居民的生活物资,指尖和眼神中都传递着爱和光……这便是我们的青春,有热亦有光。

  我们的青春,是怒放的花朵,一半是回忆,一半是梦想。“青春”里的“我”有千百种姿态,每一个人因为独一无二的记忆而如此不同,打开记忆的“半岛铁盒”,每个细密的角落,都生长着丰富的情感触角,那栖息在窗台的,飞舞在诗篇的,转动在磁带里的,延伸在跑道尽头的,是青春的记忆,是青春的“半花倾城”,总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湿了眼角;青春里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我们有梦的翅膀,可以尽情地飞翔,让翅膀扑腾着梦的呓语,梦想也是青春的“喇叭”和“滤镜”,有声亦有色,是青春的“半花盛放”,传递着芬芳和幽香,盛放着最美的梦想,摇曳着最好的未来。我们怀揣青春、踏上征途,必将不负自己、不负未来、不负人民、不负使命。这便是我们的青春,有回忆亦有梦想。

  我们的青春,是矗立的高山,一边是勇气,一边是毅力。青春的巍巍高山,一边是矢志向上的勇气,一边是聚土成山的毅力。尽管前路不会一帆风顺,尽管所要面对的并未可知,但我们有勇气,我们敢于跳出“舒适圈”,直面风浪、置身荆棘、扎根石缝,拿起勇气之刃,破风浪、斩荆棘、钻石缝;我们也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在战“疫”之中,我们坚忍不拔,在艰难险阻中涵养“我力量”,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担当戮力同心,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毅力赢得所有人的掌声和喝彩。我们的青春不是涓涓细流,不是树阴照水,我们是奔腾江河,是中天之日,勇敢无畏、一战到底,在战“疫”的主旋律上弹奏出了铿锵音符,用坚韧不拔之志和为民服务之姿唱出了响彻寰宇的青春之歌。这便是我们的青春,有勇气亦有毅力。

  青春之美是什么?是头上的花环?是神圣的殿堂?还是成长的力量?不,都不是。青春之美绝不是静止的,它是奔涌的“后浪”,眼里有火,心里有光!奔涌的火永不熄灭,奔涌的光永远明亮!这便是我们的青春!

  《后浪》演讲视频观后感范文二

  【今日立夏 青年人当立下三个“Flag”】

  这个五一长假,我们在劳动者的汗水荣光中汲取着力量,被青年人向上的锐气激励着精神。朋友圈里刷屏的不止有《后浪》演讲中对青年“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期盼,还有全国各地青年传递“青春逆行”正能量的接力棒,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蓬勃锐气和可期未来。时值立夏,青年人当整理好心情,重新审析自我,立下三个“Flag”,背上行囊,再出发!

  青年人当立鸿鹄之志,做政治信仰的坚定者。青年马克思、恩格斯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作书《共产党宣言》,成为无产阶级思想上的倡导者、先锋者,引领新革命潮流;周恩来总理在少年读书时期,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在民族危亡之际投身革命,为新中国建设抛头颅、洒热血。当代青年成长在新时代,更要志存高远、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开启新纪元。青年人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纲领,用党章党规、法律法规作为行动指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拭去政治灰尘,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在问题上想真招,在方法转变上下实锤,以钉钉子的精神在新时代奋发作为,唱响中国梦征程上的青春之歌。

  青年人当立西迁之志,做勇担使命的践行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了祖国教育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65余年前,交通大学的师生放弃在上海的良好生活,远离家乡没有回头、肩负重任没有退缩、埋头苦干没有惧怕,将心沉在荒芜的大西北,把身俯在科研的攻关路,践行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无悔誓言。青年人要在世界舞台占据一席之地,拥有有力的话语权,就要跳出“舒适圈”,立下“西迁”之志,不断提升素质和站位高度。不仅要用好“有字之书”,在学习上下苦工、实功,突破自我,勇于奉献,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融合,实现最优价值;还要悟通“无字之书”,不断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敢于付出、脚踏实地,更要久久为功,用知识的力量和脚下的步伐拓展人生高度、延伸生命长度。

  青年人当立樵夫之志,做脚踏实地的笃行者。毛泽东主席强调“实事求是,力戒空谈”,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有的政策、精神,最终都落在一个“实”字,正所谓“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青年人当立樵夫精神,以廖俊波书记等时代楷模作为前进榜样,不因环境恶劣而丢弃初心,不因荣誉加身而遗忘使命,只争朝夕、吃苦耐劳,力争为新时代建功立业奉献真情与汗水。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青年人要做群众的“守护者”“贴心人”,从材料数据的核对到档案簿册的整理,从会议研讨的记录到资金奖补的下发,严格坚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精准识别条件,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举措,对长寿补贴、生活补助、基本养老待遇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进一步上心上细,让群众感受到温暖时刻在身边、国家就是最坚强的后盾,用身体力行助力打通收官之战的“最后一公里”。

  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立下“Flag”,是前行的方向,也是必将迈出的脚步。相信明天,吾辈自强,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后浪》演讲视频观后感范文三

  【勇坐青春的“C位”】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最近线上线下火爆的一首歌,以及微博、朋友圈刷屏的《青春的逆行》《后浪》,无一例外地都在提醒我们,又一年五四青年节到了。“无奋斗,不青春。”青年时代,是筑梦逐梦的时代,有奋斗也有颓靡,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苦痛也有甜乐。无论如何,在青春这个博弈舞台上,我们都要向阳而生、逆风而上,勇坐属于自己的青春“C位”。

  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刚健勇毅,拼搏忘我,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今年的抗击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形容“90后”“00后”等年轻一代:“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是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4.2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1.2万多名为“90后”。我们年轻这一代人,也是可以扛事的一代了。我们生于和平年代,缺少血与火、生与死的战争洗礼,需要从抗疫实践中,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塑造敢于斗争的精神;需要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等战场上发挥好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以“时不我待奋力争先”的前进姿态,锤炼自我,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新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社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种种挑战。建功新时代,不是喊喊口号;奋斗新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学习要永远以学生的姿态,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储备更广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在学习中提高思想的深度、拓宽思维的广度,提高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只有拥有傍身的“金刚钻”,才能揽下“瓷器活”,才能在广阔天地有所作为。

  以“功成必将有我”的担当情怀,胸怀大我,积极投身强国伟业。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要励志,立鸿鹄志。我们立志就是要将个体“小我”的追求融入祖国、人民“大我”的事业,如此才能拥有无穷力量和广阔舞台。一如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拒绝金钱诱惑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研究“两弹一星”,黄大年放弃在英国优厚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作为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青年势必要疾步赶考、担当作为。在担当中历练,在担当中成长,以勇敢奔跑的英姿,在激情奋斗中绽放出青春光芒。

  鲜衣怒马少年时,青春舞台上,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后浪》演讲视频观后感范文四

  【跳出“有教训而不吸取”的怪圈】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黑格尔的这句名言,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扩散而“走红”。初读这句话,令人震撼,感觉不可思议;细究其意,与我们常讲的“好了伤疤忘了痛”,竟然如出一辙,殊途同归。

  “教训是没有吸取教训”,这话像是“白说”,又如同一个从有到无、周而复始的怪圈;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某些人的麻木与愚蠢,也能照出一些人的智慧与才思。

  讳疾忌医始终是“教训”的本原。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瞒”“骗”“粉饰”,似乎是顺理成章。再者,对待自己的伤疤尚且能快速地“忘痛”,更何况还是对待“别人的伤疤”——那是遥远的、与己无关的“疼痛”。在“新冠病毒”暴发、蔓延和扩散时,有人信誓言旦旦、咬牙切齿:一定要吸取教训。果真如此,何以在疫情稍有好转之后,一些人满为患的“人从众”场景屡见不鲜?聚集性感染的案例仍在上演?令人无语,令人瞠目,令人深思,但令人“想不通”的是,前车之辙,殷鉴不远,为什么“抽刀断水水更流”?当真是叫不醒装睡的人?与其说是侥幸,不如说是麻木,是冷漠,是失忆。

  照一照教训这面镜子,为什么在简单的道理面前,总是有人“重蹈覆辙”“死不悔改”?!放眼古今,并非对待“新冠病毒”这样,而是“天下物皆然”。从人类社会发展、个人命运变迁的角度看,无论朝代更替还是人生兴衰,进退存亡,得失悲欢,概莫能外。

  杜牧在对“阿房宫”兴废存毁的对比后直抒胸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是对政权更替、朝代兴亡的深刻认识。如果后代君王真能以“阿房宫”为鉴,勤政爱民,防微杜渐,就不会再有山重水复般的改朝换代,也不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政权更迭,一朝定鼎,即可实现“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然而遗憾的是,历史仍没能跳出兴亡周期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引起多少后人对前人“忘了教训”“不知教训”的感慨。

  镜鉴无言,客观地映照出历史发展的“鬼打墙”逻辑,同时也映照出个人命运的盈虚、沉浮,感慨系之,大抵类似。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悠悠人世、忧乐不定的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无论少年还是壮年,都会因外物的得失而生出内在的悲欢,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跳不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感慨轮回。

  人与人,人与事,人与自然,皆是辩证统一的矛盾体。要想从历史中得出教训,得出智慧,镜鉴往来,不在同一条路上摔跤跌倒,就要时刻保持清醒。而扰乱“清醒”者,往往是外在的诱惑和内在的欲望。如果不是为了“美景”“美食”,就不会造成令人生畏、人山人海般的聚集;如果不迁就于一己之私,就能在人生的进退升迁、名来利往中少些贪婪与霸蛮。如此说来,保持清醒,吸取教训,就是不被“物欲”左右,不为“得失”左右,不为“小我”左右。

  或许有人认为芸芸众生,名来利往,谁能“独善其身”?但如果你是一名党员,一名干部,就一定要跳出“有教训而不吸取”的怪圈,因为共产党人“计利当计天下利”,因为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做的”。如果你是普通百姓,也应当跳出“有教训而不吸取”的旋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教训为镜鉴,在疼痛中反思,居安思危,知耻后勇,是为了在逐梦奋斗、行稳致远的时代征程中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家园,更加美好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