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妇女用什么画眉 唐代的妇女画眉

  一      妇女画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旧题汉刘歆撰《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远山,即当时流行的远山眉。又,旧题汉伶玄撰《飞燕外传》:“合德新沐,膏九回沉水香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妆。”远山黛。就是以青黛淡扫的远山眉。又据唐宇文士及《妆台记》载:“汉武帝令宫中扫八字眉。”在最高统治者的青睐和提倡下,在汉代,宫女画眉。已形成了风气。张敞为妇画眉,还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汉书-张敞传》:
  敞无威仪……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亲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封建礼教,更把妇女的地位极端贬低。面对有司的起诉和宣帝的责问,在朝廷之上,张敞不光承认为妇画眉,还以“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的男女正常的性爱从容作答,弄得统治者瞠目结舌。
  
  二
  
  妇女画眉,至唐代而大盛,这与唐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密不可分。
  和汉武帝相比,唐玄宗更显得风流倜傥。他精通音律。雅好舞蹈,梨园弟子演出,必然精于化妆。而眉目传情,画眉成了歌舞、演唱演员的必修课目。李隆基不光青睐、提倡妇女画眉,还亲手拟《十眉图》,令画工绘制。唐张泌《妆楼记、十眉图》:“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斜月皆其名。”又王十朋注引《天宝遗事》记载和张泌相同:“唐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明代杨慎在《丹铅续录・十眉图》中记载:“唐明皇令画工作十眉图。一日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日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日五岳眉;四日三峰眉;五日垂珠眉;六日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日分梢眉;八日逐烟眉;九日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日倒晕眉。”
  
  三
  
  唐诗中描写妇女画眉诗歌颇多,先读张祜的《集灵台》之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上金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集灵台在骊山之上,为祭神之所。张祜的七绝,显然富含讽刺寓意。抛开讽刺寓意,“淡扫蛾眉朝至尊”的画眉图型,对当代的妇女画眉,提供了一些理解。
  据《旧唐书,杨贵妃》所载,其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又据《太真外传》记载:“虢国不施脂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看来,虢国夫人非常相信自己的天然美色,厚施脂粉。玷污自己颜面,双眉浓抹,远不如自己的“淡扫”,清水芙蓉,卓尔不群。她的“淡扫蛾眉朝至尊,”必然引起宫廷嫔妃画眉式样的变化。“淡扫蛾眉”,“蛾眉”当以细长为美,一时间,宫中嫔妃以“青黛点眉眉细长”为时尚了。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中对此有过描述: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这位头有“尚书号”桂冠的宫女,是“玄宗末岁初选人。人时十六今六十。”在宫中整整生活了四十六年。人宫时是以“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为美的。“青黛点眉眉细长”,显然是受了虢国夫人“淡扫蛾眉”风韵的影响。
  朱庆余的《闺意献张水部》,就形象地描绘了妇女画眉着色浓淡与否的心态。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又题为《近侍上张水部》,当代学者钱钟书认为“停红烛”即“不灭火烛”,洞房花烛夜而灭了红烛,黑灯瞎火,成何体统!如何画眉?“低声”这一细节,最为逗人,表现了新娘子的娇羞,若改用高声,那新娘子必然是孙二娘式的人物了。诗的前三旬都是为第四句服务。“画眉深浅入时无?”才是新娘子最担心的。画眉深浅,不合时宜,引起公婆不满,那将影响整个一生。
  白居易《新乐府》中有《时世妆》,其中“双眉画作八字低,”就记录了贞元、元和年间妇女画眉的时尚眉型: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
  鸟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今天读来,当时妇女的化妆,不好理解。脸上不施脂粉腮不施朱而偏偏“乌膏注唇唇似泥”。色调极不协调。圆鬟椎髻而无鬓角,很像现在古巴女排个别队员的打扮。这种时世妆显然非传统本色而是受到外族特别是胡人的影响,因之,诗人在诗的结句明确提出:
  元和妆样君记取,椎髻面赭非华风。
  “八字眉”,虽然承汉武帝“令宫中扫八字眉”,由来已久,在唐代诗人的笔下,远不如“远山眉”受到器重。韦应物《送官人人道》诗:“金丹拟驻千年貌,宝镜休匀八字眉”,就很明确。又,薛逢《夜宴观妓》诗:“愁傍翠蛾深八字”之“愁”,正与白居易“妆成尽似含悲啼”的“双眉画作八字低”相似。和白居易同时的元稹的《有所教》。大约是教训他家中的妇女的,里面也是提到了画眉:
  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
  人人总解争时事,都大须看各自宜。
  元稹的意见非常明白,妇女画眉,不要画长眉毛,要画短,这和玄宗选宫女时要求妇女画眉以“青黛点眉眉细长”为审美时尚,正好相反。元稹还算开明。“都大须看各自宜”,画眉眉型,要依据自身条件,“自宜”为好。从白居易的诗“双眉画作八字眉”“出自城中传四方”,可以看出,“八字低眉”,风靡一时。
  无稹还有“晕眉”之说。在《叙事寄乐天书》中云:
  又有以干教化者。近世妇人。晕淡眉目,婉约头鬓,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艳。因为艳诗百余首。
  宋代洪适(《(元氏长庆集)跋》亦有上述论述:
  晕眉约鬓,匹配色泽。剧妇人之怪艳者,为艳诗。今、古两体。
  元稹说的是“晕淡眉目”,洪适说的是“晕眉约鬓”,字面相差无几。实则不然,“晕淡眉目”,指画眉色泽渐次浓淡而连及双目,不单指晕眉。试想,眉目不清,衣服又长又宽,色泽怪艳。确实是“有干教化”了。
  更有甚者,还有“去眉开额”。怪诞离奇之举。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有司奏:
  妇人高髻俭妆。去眉天额。甚乖风俗,颇坏常仪。费用金银,过为首饰,并请禁断。其妆梳钗篦等,伏请敕以贞元中旧制。仍请敕下后,诸司及州府榜示,限一月内改革。
  把眉毛剃去,扩大额头,再穿怪艳之衣,成何体统!确实是“乖风俗,坏常仪”了。文中的“颇”是“甚”,“特”之意,不能解为“稍微”。时世妆不光怪艳。还极为奢侈。“限一月内改革”。官府下决心扭转风俗,恢复常仪了。
  官府下令改革,属行政干预,就是必须照办,看起来甚有收效,晚唐诗人秦韬玉的《贫女》诗,就能说明问题。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纤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牙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不谈这首诗的思想内涵,“不把双眉斗画长”。这说明,到了晚唐,妇女画眉式样又起了变化。“共怜时世俭梳妆”。衣着上,妇女还是喜欢“时世妆”,但是,白居易的在“双眉画作八字低”的“啼眉”,元稹的“画短眉”、“晕淡眉目”,以及官府限定一月之内改革的“去眉开额”等等,都不时尚了,“双眉斗画长”,又大受青睐了。以长眉为美,又恢复到玄宗时期的“淡扫蛾眉”,“清黛点眉眉细长”的眉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