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几个特点作文教学实录 作文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首要的问题就是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增强作文教学的趣味性,有计划、有步骤地调节师生的教与学的心理。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会有起色,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稳步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基本功 信心
  
  提起作文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会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心理――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笔者以为,形成这一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如下。
  1、作文教学似乎是为考试服务的,不是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作文没有成为学生表达他们的生活、情感的工具,而成了学生获取高分的手段。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许多框框,教给了学生许多“窍门”,这样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兴趣。
  2、作文教学过于注重模仿,缺少积累和训练。泛滥的作文辅导书和作文选成了孩子们完成作文的“最佳”助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对学生作文要求过高,导致学生对作文“怕”和“烦”。笔者认为,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首要的问题就是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增强作文教学的趣味性,有计划、有步骤地调节师生的教与学的心理。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会有起色,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稳步提高。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此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努力激发习作兴趣,创设多种写作情境
  
  当学生在毫无热情的情况下去完成任务式的作文时,作文的难度相对就加大了。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是十分有效的。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教师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以教材为媒介,提高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学生学文后,在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多种教学环节中,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
  立足好奇心,强化写作兴趣。学生的好奇心强,能适时地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性,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一次作文课,我带学生到花坛观察花卉,雨后的各色花朵娇嫩欲滴,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十分惹人喜爱。此种美景深深打动着同学们的心,身临其境的他们作起文来自然热情高涨,内容充实。
  着眼命题作文,拓展写作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命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有一种写作的冲动。一次写作一篇以班长为内容的作文时,我鼓动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自己对班长的了解拟恰当的题目,学生倍感亲切,兴趣大增。转眼间,《可爱的班长》《幽默的班长》《班长真棒》等一个个充满童真稚气的好题目脱颖而出。
  设置多种形式,培养竞争兴趣。以竞争促热情,如开展作文竞赛、设置习作园地、进行优秀作文讲评、注意写好评语等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方法时要推陈出新,富有创意,不落俗套。作文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它是作者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而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作文的意境,过分强调华丽的词句,这个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太高了。正因如此,学生感到作文太难了、思想压力增大了,未写先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要使学生觉得作文原来并不神秘,只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而已。
  
  二、开阔学生视野,丰富习作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想、所感的东西,主动地写自己希望表达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要使作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学生初学作文感到无话可说,兴趣索然,这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从生活中收集作文的材料。其实,孩子们的生活内涵是很丰富的,每天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有高兴的,有难忘的,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就会是一篇篇感情真挚的作文。学生和家长上公园时看到奇异的植物和动物;每天上学路上都可以观察到周围丰富多彩的景色。还有校园内开展的各类活动等等,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我们引导学生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学生以后写作时就会有评有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三、兼顾课内外训练,狠抓习作基本功
  
  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导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内容。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可拔高要求,否则会有揠苗助长之嫌,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对作文也会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怎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呢?一是选择作文题时要从实际出发,作文题要直接明了、通俗易懂并且有新意,让学生一看就喜欢。二是讲评作文时从实际出发,作文标准不可过高,要多讲评中下水平的作文,甚至要多鼓励那些虽题材不新颖、寓意不深刻,但语句还算通顺、进步幅度大的作文。
  课外练笔可以使学生自由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愿望、爱憎、好恶,陈述自己的观点。由于课外练笔不受命题作文和写作方式的限制,因而比较灵活,学生只要有了需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它的范围很广,方式很多,如读书笔记、随笔随感,还可以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练习,这样就能全方位多侧面地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写作信心
  
  教师的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他对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如果教师只是例行公事地写上“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想象丰富”等苍白无力的评语,对于学生而言则一点收获也没有。反之,教师如果能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一两个形象的词语,一两句鲜活的句子,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则会大大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所以,我们与其写一些毫无用处的评语,还不如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语言,如“写得棒极了,如果多看课外书,会有更大的提高”、“看到你写的作文,仿佛是一种精神享受”。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