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阅读开辟生活 提高写作能力]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摘要:写作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所以作文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知识、思想品质等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是语文训练的核心与灵魂。将读写结合,深入社会生活,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 读写 社会生活
  
  写作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所以作文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知识、思想品质等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是语文训练的核心与灵魂。从教以来,我深感作文教学的难度之大。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常出现如下的情况:讨厌作文,害怕作文;内容空洞,无血无肉;废话连篇,言之无序;病句百出,错字繁多等等。如何改变这种不尽人意的状况,从而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在此谈谈作文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点滴经验和体会。
  
  一、读写紧密结合,在课内外阅读中学习写作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写作和阅读密不可分。读写结合,可以从范文中借鉴写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他认为对外界事物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观察,博览群书可以陶冶情感志趣。也就是说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有些人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其次,阅读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第三,阅读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就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第四,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所以,教师应该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机渗入到课堂阅读训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那么怎样才能让二者有机结合?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并进行迁移。语文教材上每篇文章都是几经筛选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在写法上都有一定的特色。根据每篇文章的特色引导学生用心品味、展开评论。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掌握各种写作方法,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2、赏析优美字、词、句,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没什么可说的。这一方面在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注意观察、体会,另一方面是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不注意积累所致。为了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一些好的写作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品味、赏析一些优美的词、句。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的一句:“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引导品味这一句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懂得“偷偷的”、“钻”写得好,因为把小草拟人化了;“钻”用得好,透露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样,学生不仅轻松地掌握了阅读方法,又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写作方法,激发了写作兴趣。
  3、根据课文内容筛选有关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写作空间。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仅依靠课内的几本教材是不够的,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如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阅读面广了,才能读到各种各样的刻画手法,才能自觉在写作中采用多种手法,使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甚至呼之欲出。
  4、局部与整体训练相结合,巩固课堂效果。光凭嘴上说,不付诸实践,不练笔,想写出优美感人的文章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精讲,还要指导学生精炼。根据课中的某一方面内容,写片段作文是学生练笔的一个好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整文练笔。也许,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在短期内有明显提高,但练笔贵在坚持,只要持之以恒,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明显进步。
  语文教学只有把阅读这块园地有机利用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双重效果。
  
  二、深入社会生活在观察与思考中丰富写作源泉
  
  写作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做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便获得写作的源泉。无论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其内容材料都来自观察。离开观察,就不具备写作素材,就不能把文章写好。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认真观察和分析自己身边的人、事、物等,使他们养成善观察、勤思考、会积累的习惯。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留意身边那些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做事认真等同学的言行;留意校园、家乡、社会的变化等等。这样,学生就能积累较多的写作素材,为写好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如观察人物时,要从人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等方面来观察;如观察事情,要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来观察,如观察动植物时,要从它们的外部特征、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方面来观察,如观察建筑物时,要从它外形设计、结构布局、方位角度等方面来观察。只有这样深入细致的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写出内容充实、条理清楚的好文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复杂的,并且总在不断地演变、发展。为此要常常提醒学生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一事一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让他们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扩大生活阅历,捕捉生活的热点。有些学生在深入生活的时候总是走马观花、粗枝大叶地去应付,而到写作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更有甚者描写与事实不符。我认为深入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进入生活角色,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地认识、体验、考究生活。司马迁游历山川名胜时,不是单纯的观光、不是无所用心的游玩,而是猎奇式的攫取,广泛调查,细心研究,深入发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由此看来,我们在深入生活时要多角度、多方位、多方面地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这样才能获得写作的源泉,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