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_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策略

  摘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则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内容,在生动形象的教学实践中,把传授语文知识的“真”和渗透思想情感教育的“善”统一起来,满足学生审美心理的要求,塑造美的人性,增强语文能力,并坚持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关键词:审美教育 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 语文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之一。可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已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则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内容,在生动形象的教学实践中,把传授语文知识的“真”和渗透思想情感教育的“善”统一起来,满足学生审美心理的要求,塑造美的人性,增强语文能力,并坚持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一、通过语文教材内容美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被誉为“语言的图画”、“生活的教科书”,是“真”与“善”相结合的美的世界。它远远超越了学生直接经验的生活圈,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从中可以鸟瞰古往今来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人文景观,也能眺望人类未来生活各种科幻想象的人事物象。教材中反映美存在的领域是十分宽广的。有自然美,写山水鱼虫、日月星辰等等千姿百态,应有尽有,如大海的潮声雄伟壮阔(鲁彦《听潮》),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等等。有社会美,写生产劳动、革命斗争、科学文化生活等等。如陈毅的《梅岭三章》表达了革命烈士“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至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华罗庚在《统筹方法》一文中用匀称的图形简明地介绍了优化工作程序的统筹方法,展现了科学理论的应用美。有建筑美,如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孙世恺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等,作者用艺术语言描写了不同建筑物各自的形体美、质地美、色彩美,创造了立体组合的空间艺术形象和意境,引起师生的联想和共鸣,尤其应重视建筑艺术形象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民族特色。还有其他艺术门类的美育内容,如工艺美、音乐美、绘画美、雕塑美、舞蹈美等。同时语文教材中关于美学理论知识、文学作品鉴赏知识,也有一定数量。这些理性色彩的荑学文字,对引导学生认识美的本质、美感特征和各种艺术形式起着导向作用,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审美观,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内容,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二、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形式美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过程,其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环境,要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功能,构筑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结构形式。创造语文教育的形式――教学艺术形象,才能美化学生的直接感知,愉快地获得丰厚的教育内容。教师作为艺术形象的主体,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融进自己的认识、感知和评价,在再现教学内容的同时,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零度风格的教学态度,只能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无美感而言。要讲求美的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使无声的文字教材与音、色、像相互配合,丰富语文课教育的形式美,使教学内容得到突出和强化,力求使语文教育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相统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语文教育真、善、美的王国里探幽揽胜,自由翱翔!
  
  三、通过语文教育现实美的创造进行审美教育
  
  大语文教育观已成为语文教育的共识。大语文教育的实践要求研究语文教育现实美的创造,把学生带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培养高尚的审美理想,激发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
  首先语文教育要密切结合教材中关于自然美的描写,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进行联想,加深对课文语言美的理解力,同时提高运用语言表现自然美的能力。如曹操《观沧海》中的句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教师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观赏宏观世界的运动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写北方的雪景,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自己的抱负,表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就要使学生明确在显性的自然美的创造中往往隐含着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对自然美的欣赏、创造要与内容美和形式美相统一。
  更多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关于社会美的描写,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课内课外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结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如服饰、美容、荧发怎样做到美观、大方、得体;教室、家庭环境如何布置得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突出自己热爱学习、追求理想的主旨。指导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的和谐美。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亲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要自觉地净化自己的心理环境,做到随和、融洽、坦荡、纯洁。
  总之,语文教育的内容美与形式美要统一,语文教育的过程美与方法美要协调,语文课堂教育美与课外语文教育美要配合。语文教师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才能发挥良好的审美教育功能,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