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有天地:虚实之间 芮成钢 打脸

  多向度思维历来为学科思维培育所推崇,也几乎可以说是写作思维训练的制高点,但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尤其在学生的现场作文训练中,在我们平常课堂的写作指导中,多向度思维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切换华丽,让人目炫。按照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流程特点,再细细梳理近年来的高考话题作文,我们发现大部分话题具有较强的隐喻性。由此,我认为应该推广一种简单有效的作文解题方法,尤其应该为老是剑走偏锋的同学寻找一条切题扣题的路子。
  
  话题:“深夜行路”,下面是课堂作文审题的大致过程。
  步骤一:
  用想象定格画面
  师:无须任何提示,当你一看到这个话题,你的脑海中会闪现哪些画面?把你所想到的符合情境的画面用最简要的句子概括一下,并写下来。
  明确:乡下夫妻深夜进城营生,夜行军,打游击战,侦察兵深夜勘察敌情,有人在与影子对话,受伤的人在黑夜里挣扎,小偷出没,暗中交易,地下行动,暗中贿赂……
  师:再给这些画面分类,哪些是实指的?哪些又是虚指的?
  明确:大部分是实指的,虚指的有地下交易、地下行动、暗中贿赂……
  师:同学们可以按照这样的分类再去丰富拓展刚才的想象画面。
  (说明:隐喻性的话题大都有虚指和实指之分,且包含着丰富的想象空间。画面联想相对来说没有压力负担,正好可以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平常训练中,老师和学生都不愿在这方面花时间和精力,而是一看到话题就自然而然地剔除表象进入主题的提炼,想当然地认为只有马上进入抽象的概念方显高深,殊不知这么做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很容易使思维局促,打不开思路,并且一开始就有蹈虚凌空之可能。)
  
  步骤二:
  用概念点出画面内涵
  师:这些画面在总体上分别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请用一至两个词语概括并写下来。
  明确:辛苦、艰险、刺激、孤独、寂寞、疲惫、压抑、龌龊、幻灭……
  师:每个画面可以有多个对应的词语,有时甚至可以用一组相对的词语去定性,请同学们再试着去解读。
  明确:如“夫妻深夜进城”可以让我们看到他们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辛苦,也可以读出他们为生活不断奋斗的不屈不挠;“有人在与影子对话”既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某人的孤苦无依,又可以解读为高人的独享寂寞……
  (说明:第一步骤的画面想象侧重于话题中的“深夜”二字,尽管有虚实之分,但都具体可感,第二步骤的感受则为虚指,但它点出了画面内涵,接近了话题内核。在具体的图像中去寻找意义,又让概念有所依托,如此虚实结合,作文话题才可以比较便捷地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表达内容。)
  
  步骤三:
  虚实结合形成文章观点
  师:在这些词语中,你感觉最有话可说的是哪个?再回过头去,给画面一个尽可能具体形象的背景,然后写下题目及题解。
  明确:如《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题解:在黑暗的历史阶段,诗人作家的如椽巨笔虽然一再遭禁,但从未停止战斗。每个时代都有思想的标杆。抗战时期鲁迅的《灯下漫笔》,巴金的《灯》和诗人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等等见证了很多诗人作家的良心。历史从未停止这样那样的灾难,为它谱写歌曲的人也永远在前赴后继地“行路”。
  又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解:怀揣着梦想上路,追逐着梦想前进,但这期间的过程总是困难不断挫折不断,行路人的脚步就是追梦者在黑暗中的成长印迹。
  《悬崖乱舞》,题解:深夜也是滋生罪恶的温床。置身其中,有人错把悬崖当乐园,做尽肮脏的交易,一阵狂舞之后必然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此类例子比比皆是。
  还有题目《夜深沉》、《给心灵点灯》、《历史的隧道》、《寻梦》、《穿行者说》等等。
  (说明:简单的两三个回合之后,学生已经进入了此类隐喻性话题的内核,知晓了话题的基本内涵。侧重于形象的题目可使文章增色不少,也可使训练者更能沉醉于诗意的写作,简单的题解就是对前两个步骤的巩固,虚实体验的强化。)
  
  结语:写作,可以被抬高到经国之大事的地位,但绝大多数的学生写作其实就是一次解题和训练,一次表达和尝试,不可能承担太多的任务。余秋雨教授说得好:机敏的感受总比机械的判断要强。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在具体的画面中寻找细微丰富的感受,即在具象中体验,在概念中深化,表达的内容应该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