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作文的“理”味_理味

  作文就是要写出对生活、社会、人生的观察、体验和思考。 只注重观察和体验,忽视了思考,写出的作文就会显得肤浅。 一篇好的作文应该闪烁着智慧之光。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意蕴丰厚、耐人寻味、充满理性色彩呢?
  一、诠释概念,形象说“理”
  如果作文题中含有表示概念的词语,并且这个词语将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思想深度,则不妨在文中对这个词语进行形象、透彻的诠释。 如,《生活需要谅解》 中的一段:
  谅解,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滋润受伤的心灵;谅解,是一缕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心中的坚冰。 有了谅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谅解,需要真诚地沟通;谅解,需要宽容地忘却;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谅解进行了诠释,以“春风”“细雨”“阳光”为喻体,把对谅解的深刻认识形象地表现出来。
  二、正反对照,辩证说“理”
  生活本身充满了辩证,只要用心去体验和思考,就很容易理清事物的辩证关系。 最简单的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同一事物,往往得到截然不同的观点。 如 ,《希望》 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到不了;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方。”将悲观者和乐观者对希望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说理简单而透彻。
  三、引用名言,借力释“理”
  名人名言往往充满哲理,如果能合理地引用或化用,并加入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也能使作文“理”趣横生。 如, 《旋转这只万花筒》 中的一段:
  美学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合适的角度。”许多时候,我们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举棋不定、左右为难。这时,就有必要换个角度去思考,这样会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
  作者由罗丹的经典名言引出自己的见解,自然妥帖,容易让人信服。
  四、铺陈排比,“理”势充沛
  在进行理性的阐述时,适当地运用排比,往往能形成气贯长虹之势,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如,《欣赏自己》 一文中的一段:
  欣赏自己,就是用飘扬的叶片去迎击风雨的吹打;欣赏自己,就是颠簸的风帆在经历风浪后,在破损的回忆中蓬勃地鼓起;欣赏自己,就是以梅花的心情在孤寂的寒冷里绽放一团赏心悦目的美丽;欣赏自己,就是具有一粒沙子照耀大戈壁的勇气。
  这一连串排比势如破竹,充分展示出自己坚强不屈的性格。
  五、发出疑问,“理”味无穷
  真正的理性往往在疑问中产生。 如果能用疑问或反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作文的理性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 如,《人生需要掌声》 中有这样两句:“没有掌声的演出是可怕的,有谁受得了死一般的寂静?没有掌声的人生是可悲的,有谁愿意在压抑中生存?”恰当的反问,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所释之理自然呈现。
   (责任编辑曹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