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习练武术散打的优势

  武术散打是中华武术的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以踢、打、摔等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并结合防守、步法等技战术综合运用的体育项目。武术散打不单单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更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年来广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随着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等一系列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武术散打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但是在青少年中的开展现状还不容乐观,本文旨在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突出习练武术散打的优势,并得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更加促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
  
  一、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
  
  1.1民族性
  武术散打的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所同步。武术散打是中华武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运用中华武术各个流派,各种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具有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民族精神。
  1.2体育性
  武术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技法,并结合步伐和各种战术的灵活运用,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一种是格斗对抗。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从1979年在我国成为正式的竞技比赛项目,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体育比赛项目。
  1.3对抗性
  徒手对抗是武术散打的基本运动特征,这种对抗是在充分掌握武术散打运动的技战术之上,并在规则所限定的范围之内,在无固定的模式下,进行斗智斗勇决出高下。
  2 青少年的特点
  2.1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按照相关标准,青少年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20周岁的,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这一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主要体现在身高、体重、体态的急剧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激素的旺盛分泌。
  2.2青少年心理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转型期,是一个心灵不断的丰富、情绪异常波动的时期。主要体现在智力发展显著、自我意识增强、闭锁性与强烈交往的需要、依赖性、人格障碍等方面。
  3 习练武术散打对青少年的影响
  3.1习练武术散打对青少年生理的影响
  武术散打的训练包括拳法、腿法、摔法,以及步伐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习练过程,对上肢和下肢均起到很好的协调锻炼,肌肉和关节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与其它项目相比较更能增强肌肉和协调生长和肌肉的抵抗能力。在进行拳法、腿法结合靶法的练习中,手、脚不断地与靶直接接触,使骨骼变得更加粗壮坚固,从而提高了骨骼的抗压性、抗弯性和抗扭转性。由于武术散打的独有特性使得青少年的关节、韧带活动能力得到了增强,在对抗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形势作出快速的反应和判断,使得神经系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充分突出了武术散打对抗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3.2习练武术散打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青少年习练武术散打可以充分的缓解日常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尤其是青春期心理躁动,减少了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进行武术散打练习的每个阶段、每个层次,都是对意志品质的锻炼和考验,艰苦、疲劳、竞争、对抗是武术散打的项目特点,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训练可以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顽强、坚韧和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以及谦逊、礼让的道德修养。在进行对抗搏击时每次对抗的胜败,都可以培养分析对手、认识自我的能力,有利于建立改正不足、正确认识成败的意识。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习练武术散打,能够发展青少年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综合素质。同时其又是一项以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坚持武术散打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培养练习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灵活等精神,进而形成成熟、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4.2建议
  4.2.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高峰阶段,在进行武术散打训练时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由于青少年骨骼无机成分含量较少,骨骼较软,在进行击靶、击沙袋练习时安排训练的频率不易过多。
  4.2.2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使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并发扬。
  4.2.3为了使武术散打合理有效的发展,各级各类院校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场地器械的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