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 [论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1 学校体育有助于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其心理紧张   现代的中小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普遍感到压抑,易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很显然,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中小学生十分渴望能从压力下解脱和人性复归,而学校体育能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体育运动能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缓解因学习、生活等带来的紧张,精神状态达到平衡,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笔者经常教学生这么一招,当她们不顺心有烦恼的时候,挑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十分投入的运动一番,直到大汗淋漓后再洗个澡,情绪就好多了,许多尝试过这一招的学生都表示,尽兴运动后,是一个全新的我,心理压力得到了缓解,能理智地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
  体育锻炼在减轻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原因是:压力能使能量抑制在体内,造成紧张和其他有害的影响,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这种被抑制的能量,有助于头脑转向其他事情而忘掉郁积的失意和压力。体育运动能带来流畅、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改善中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步降低其强度,激烈的情绪往往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最后会平静下来。慢跑、散步和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有氧体育活动,对治疗抑郁症和抗抑郁效能十分明显,能减轻症状,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有积极作用。
  2 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
  竞争和合作始终伴随着体育活动,包括一般的游戏及竞技项目。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最佳课堂,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由于抗争激烈,集体配合性强,在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参与者的身体机能,技术和心理的能力,而且需要大家同心协力,默契配合,相互信任、理解,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例:最常见的篮球赛,就需要场上五个队员的密切配合,五个队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讲究协作,更需要有竞争、拼搏的精神。队员之间如果不注意配合,呈个人英雄主义,这场球赛就得不到好成绩。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小型多样的各类竞赛,吸引着广大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人协作共事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3.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锻炼其意志力的作用是不可勿视的。个体良好品德的形成不但与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密切关系,而且与体育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紧密联系。体育都是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及竞争性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能磨练人的意志。任何一个项目的运动员,要想取得较理想的成绩,都要付出常人能以想象的艰辛。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为了掌握一种技能、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尤其是耐久跑。在从事体育锻炼和进行体育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失败、困难、挫折、疲劳、受伤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能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果断、持之以恒的优良意志品质。
  4.学校体育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个体的自我认识较为客观、正确。在比较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其础上,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同时,体育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实践表明,通过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的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个体的生活内容,有利于消除学习和生活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有助于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建议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懂得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加强自身的人格、德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