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体育教学对于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特殊作用。本文依据党和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精神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及素质教育内涵,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简要阐述。
  1.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而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发挥特殊的作用。
  对此,党和国家非常重视。2007年5月7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质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意见》要求“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对《意见》的学习和理解,使我们认识到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体育教学在其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2、素质教育的特征及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2.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教育。要求体育教学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都必须顾及全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也应当尽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通过体育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2.2 素质教育具有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学校体育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仅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体育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还要面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全面与重点、趣味与实效的关系,达到和谐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在全面提高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
  2.3 素质教育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位置。学校要对体育教学中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克服重“教”轻“学”的教育方法。加强学生个体学习的参与度,启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应在教师指导、启发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要点
  3.1 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指导思想。随着体育教育目标的全面性转变,教学的观念和方法,要从过去以教师“教”、“灌”为主,转向在教师指导、启发下学生“以学为主”的设计上来。在教学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以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同时“启智、求知、育人”的综合性多样化方法体系。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2 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注重科学性、时代性、基础性和全面性。选择体育教材、教学内容,要以教学目标的需要为依据,从多元化 、全面性、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出发,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兴趣、态度和体育能力、价值观的培养,优选和编制教材和教学内容。
  3.3 对于体育教学的评价,要从素质教育内涵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系出发,设计考评体育教学质量成果的指标体系,质量标准与考核方法体系。素质教育不是取消考试,关键是要解决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要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的综合质量评价。要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普及教育、检验、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为学校体育育人服务。要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既要考评知识技能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培养;既要考评显著的学习锻炼成果,又要重视其在心理、道德、价值观、学习态度、创造能力、学习能力上的培养,促使学生的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