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途中跑摆动腿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与训练方法研究|短跑腿的摆动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途中跑是短跑的重要阶段,途中跑下肢摆动技术是途中跑技术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跑的技术效果。现代短跑技术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快跑中髋部伸展的意识、速度、幅度和摆腿下扒着地的积极性、速度、方法、距离及效果等,在支撑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和腾空阶段的摆动效果,是影响短跑技术的关键之一。
  
  1、对途中跑摆动腿技术过程的分析
  
  1.1 摆腿动作效果影响。在支撑阶段,身体其余环节所作的快速摆动动作,必须使摆动环节的重心产生加速和位移,同时使身体总重心也产生相应的加速度和位移,并且会对支撑腿产生一个摆动的附加作用力,此作用力的力值与摆动部分的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成正比,与摆动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据此得知,短跑时当支撑腿着地瞬间,摆腿动作有利于减小人体与地面的冲击作用。在缓冲阶段,摆动腿动作能使人体总重心迅速前移,有利于缩短缓冲时间和增加支撑腿内蹬地力量,当支撑腿进入蹲伸时,摆腿动作有利于提高支撑腿的蹲伸速度,途中跑中摆动腿动作的好坏对短跑的途中跑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1.2 蹬地角、着地角、屈膝角、大腿交角对短跑跑速影响。蹬地角是后蹬腿蹬地将要结束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资料表明,蹬地角在55度左右最为理想。着地角反映运动员摆动腿着地动作完成是否合理。着地角大,标志跑的过程中,身体处于支撑状态时腿的“剪跤”动作缓慢,摆动腿不压,趴地动作则消极,脚着地点高,身体重心投影较远,这样身体必然会受到制动力量,前一步后蹬所获得水平速度将受到极大的削弱,从而影响跑速的发挥。屈膝角是大腿支撑阶段,膝关节的支撑角度,当屈膝角加大时,股四头肌的拉力减小,阻力臂加大,使膝关节的伸肌群在完成动作时,感到阻力加大,这样使本来“爆发式”收缩后蹬动作变得“柔和”,降低了蹬地速度,缩短了步长。
  1.3 摆动腿的摆动方向。在跑的过程中,每条腿都必须经过支撑和摆动过程,一条腿的蹬地正是一条腿摆动动作形成跑的开始姿势,蹬和摆的协调配合是正确完成蹬高地面,快速交换腿和积极落地的先决条件。正确的摆动腿方向是当膝关节移至人体重心的垂直点后,摆动腿要迅速向人体前上方摆动以大腿与地面平行为上,膝关节要有向前上方“顶”的视觉,才是合理的摆动方向。
  
  2、摆动腿技术的练习方法
  
  原地支撑送髋,单腿支撑跑,摆动腿负重摆动,橡皮带摆动腿原地前摆,负重弓步跳或弓步走等皆为改善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有效训练方法。
  2.1 “以髋为轴”的摆动练习。交换腿摆动。借助练习器,用前臂、肘支撑身体(悬垂),成腾空弓步,双腿交换作前后快速摆动练习。要求髋部放松,摆动时大腿带动小腿,大腿前摆至接近水平位时积极作下扒后摆,后摆结束后小腿积极主动向大腿折叠准备作下一次的前摆。练习中要强调交换摆动的幅度、速度和动作的规范,突出“以髋为轴”的特点。训练目的:提高和强化摆动腿在短跑中腾空动作的摆动技术动作的规范、幅度、快速的摆动,加强髋关节的力量、灵活性、柔韧性,从而缩短跑动中腾空的时间,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每次训练课安排练习10组,每组每腿摆动在50~80次。间隔时间5min/组。
  2.2 “以伸髋下扒为主”的摆动练习。摆动腿拉橡皮筋摆动。方法一:橡皮筋前、前下牵拉摆动腿作快速摆动练习。方法二:橡皮筋后牵拉摆动腿作快速摆动练习。练习时预先将橡胶带系在踝关节处,双手支撑在1.2m高左右的肋木架上,身体与地面成45至60度角左右,脚跟提起,两种方法都采用两腿轮换进行蹬与摆的练习,前摆时支撑腿伸直,摆动腿摆动至水平位高,小腿下垂,然后快速地做下压扒地动作,在摆动腿处于垂直阶段时,支撑腿可作微屈膝的动作。训练目的:方法一中前牵拉是加强摆动腿的前摆伸髋的意识、速度、幅度和后摆的力量及强度;左右前下牵拉是加快前摆伸髋后及时快速下扒的动作(防止前抛小腿)以达到缩短摆动时间的目的。方法二中后牵拉是加强摆动腿的后摆意识、速度、幅度和前摆的力量及强度。每次训练6~8组,每腿练习在50~60次,并且控制在15~20s/腿。间隔5min/组。
  
  3、结论
  
  3.1 加强下肢摆动伸髋和积极下扒着地训练,能有效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和身体素质。
  3.2 “以髋为轴”和“伸髋摆动”的技术训练手段,是一个既能改进技术又能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能有效改进途中跑技术,增大步长,加快步频。
  3.3 “以髋为轴”和“伸髋摆动”的技术训练,能有效地发展髋关节前后肌群和股后肌群快速收缩能力,提高肌肉快速协调用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