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淡精美 意味无穷:淡々意味

  【原文】   送灵澈上人①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②,杳杳③钟声晚。   荷④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①灵澈上人:中唐时期一位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因诗而出名。
  ②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③杳杳(yǎo):深远,此处指钟声悠远。
  ④荷:背负。
  【作者】
  刘长卿(709~约781),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安徽宣州)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末年登进士第。因其性格刚强,两次被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其五律简练精美,于深密中见清秀。
  【意译】
  竹林寺掩映在绿色苍茫之中,悠长的晚钟声传得很远很远。灵澈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晖,告别友人,独自向着青山的深处走去,越走越远。
  【简析】
  这是一首精美如画、饶有韵致的五言绝句,也是中唐山水诗的名篇。诗的内容是写诗人在傍晚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时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苍茫的山林,竹林掩映的古寺,悠远的钟声,这些鲜明的意象描绘出一幅淡雅秀美的图画,创造出一种清寂幽渺的意境。后二句写友人辞别归去的情景。灵澈归去犹如定格的一个特写镜头,他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晖,向青山深处走去。诗人伫立目送,看友人渐去渐远,依依不舍,表达出对灵澈真挚深厚的情谊。
  该诗用白描的手法,通过景与人的有机融合,表现出灵澈上人的清寂风度;同时,也从侧面展现出诗人的自我形象,令人回味无穷。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心灵;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诱发诗人无限的思绪。
  送别诗往往黯然情伤,这首诗却一反送别感伤之态,显得清雅闲淡。诗人以素朴的语言,精致的构思,寓情感于物象,表露出自己闲适、淡泊的情怀。古人评价该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