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断句六法】

  断句是近年江苏省测试文科高考生阅读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教学中,我们发现要讲清断句,学生必须多读文言文,熟悉古,汉语的语言习惯,有一定的语感,才能比较准确地进行断句。对文言文阅读量不大的高中学生,如果掌握断句的原则、断句的标志和规则,那就能加快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遵循以下原则:其一,通读全文,弄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其二,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其三,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加上正确的标点。
  根据在学习文言文实践中断句、加标点的经验,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常用的断句方法:
  
  1,根据词性、语序断句
  文言文词语的词性和组合顺序,古今基本是一样的。学生可根据词性和它们的语法关系来断句。
  (1)根据发语词断句
  必须讲明常用发语词如“夫、盖、若夫、嗟夫、且夫”等,其作用主要是领起句子,断句要在这些词前断开。如明代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此句就是在“盖”前断开。
  (2)根据时间词断句
  一些常见表时间词语如“是时、后、昔者、日者、既已、既而、向者、俄而、方今、有顷、乃今”等可用作断句标志。如《韩非子・内储说下》:“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而又欲置公子职,”练习中,多数学生能在时间词“既而”前断开。
  (3)根据谦词断句
  还有些常见谦词“下官、窃、寡人、孤、仆、愚、妾”等可用作断句标志。断旬时,告诉学生结合相关动词的位置,确定它们处在句首,就在这些词前断开。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此句就在“窃”前断开。
  (4)根据方位词断句
  方位词在文言文中常常连用或对用,当它们用于领起句子时,可用为断句的标志。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学生大多能知道句中“西”、“南”、“外”、“内”是各领一句的。
  (5)根据语气词句尾断句
  句尾常见语气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等,这些词之后要断开。如《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句就是在“焉”后断开。
  (6)此外,还可根据文中的呼语、叹词、序数词断句。
  
  2,根据对话标志断句
  练习中,学生也概括出如“日、云、言、道、白、对、谓”等这些标志语,发现利用这些文字也能收到很好的断句效果。如下面一段话,“齐威王魏惠王会畋与郊惠王日齐亦有宝乎威王日无有”,抓住文中的“日”,就可断为:“齐威王、魏惠王会畋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3,根据特殊句式、固定格式断句
  课文中师生曾共同总结出许多常见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等,理解了这些句式,断句就比较顺手了。如“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这一句,有三个介词“于”,且构成三个相同的介词结构,又都处在句中形容词后面,显然是介词结构后置。又有一个呼应的“者也”句式,显然还构成判断句。此句的标点应该这样加上去:“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同定结构是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固定的词与词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表达特有的语气和词语间的特定关系。文言文语法中还有一些同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等。熟悉和掌握这些固定结构就可以判断句式,帮助断句。
  
  4,根据修辞技巧断句
  古人写文章是很讲究修辞技巧的。有的讲究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有的讲究对仗、对称、排比、重叠、互文等修辞格的运用。要让学生充分注意到这些现象,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1)根据排比断句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根据对偶断句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根据顶针断句
  如“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5,根据章法特点断句
  古人还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学生掌握了这个特点,可以理清文章脉络,顺利断句。
  第一,总说分承,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_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第二,分说总承,如“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6,根据韵文特点断句
  古代的诗辞赋及其他体裁的韵文讲究押韵,即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押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间隔着押,有的一韵到底,有的间隔换韵,其韵律有一定的格式,学生结合这一特点,也可进行断句。如“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如果明确此句中“慕、诉、缕、妇”押韵,在这些字之后就可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