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之辩

  当代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时总是戴着有色眼镜。“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被看做是有浓重封建色彩的言论,认为这是世故圆滑的表现,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翻版。
  这种解释显然是断章取义的,完全违背了这句话的本意,只抓住“莫论人非”四个字做文章。其实,“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是人们立身行事之根本。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即使是圣贤,也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他犯了错误是否能及时反思并改正。一个人要想进步,就必须多思考自己曾犯了哪些过错,要如何去改正。所以,在我们空闲的时候,静静地坐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思想、言行,这对于调整今后的步伐,是非常必要的。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论人非”当然是不好的。但人长一张嘴,自然要对周围的人、事作出自己的评判。如果只说别人的优点,不说别人的缺点,那是马屁精;如果对别人不置可否,不加一辞,那是泥菩萨。不是“论人非”不好,关键在于什么时候“论人非”。那句话告诉我们“闲谈莫论人非”。什么是闲谈呢?就是吃饱了没事,和朋友、同事、邻里甚至初识者天南地北地侃一通,目的是为了打发时间。这时候说的话,往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却常常害人不浅。君不见,邻里的长舌妇,没事东家长西家短的,评说这家的小气,评说那家的蛮横,搞得邻里关系如火药桶一般,一触即发。这正是因为那些人在闲谈时“乱论人非”。
  “论人非”的目的是通过讨论,指出别人的过错,使别人得以改正。而闲谈时说人的过错却往往是对方不在场的情况,这就变成了在别人背后说坏话了。这样,当事人并不能因此得到提醒,而当事人的形象也会在闲谈中损害不少,更有可能由于“三人成虎”而使原话走样,失去了劝诫功能,反而产生误解,破坏人际关系。因此,“闲谈莫论人非”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点评
  这是一篇驳斥否定“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的议论文,文章有破有立,边破边立,有理有据,无懈可击。
  文章一开始先摆出错误论点:把“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当做封建糟粕,等同于“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然后即刻指出产生这种思想是断章取义的结果。接着,作者宕开一笔,暂时不对“论人非”作评论,而是先树立起自己的观点,论证“静坐常思己过”的正确性。
  在批驳对“闲谈莫论人非”的误解时,作者先顺着对方的思路大谈“论人非”的错误,等到充分阐述后再笔锋一转,说这句话的关键在“闲谈”,从而巧妙地驳斥了反对“闲谈莫论人非”的论调,确立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