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不干预] 胡临时发言不干预

  国家地理杂志频道播映动物世界,时时有弱肉强食的血腥场面:一只母狮窥伺着一头斑马,一步步静静逼近,摄影机纹丝不动,观众不忍,暗呼温文的斑马快跑。母狮猛扑出来咬住斑马的咽喉,摄影机还是没有动过,因为摄影师和探险家要守行规:天地不仁,不可以干预,不可以出手相救。
  做探险家,是要有一副无情的专业心肠。当他面对一只失去母亲,整整饿了一个月的独自的小北极熊时,不仅不能喂它吃,而且还要把它赶走。一个心智正常的文明人,很难硬下这样的心肠:小北极熊有超凡脱俗的外表,浑身雪白四肢圆胖,与童话故事里的插图无异,小熊哀求的眼神,可以令人忘记它嗜血的本性,怜爱的把它一拥入怀。
  但探险家不可以头脑发热,不可以婆婆妈妈,他要想到自己离开以后更漫长的未来:野生的小熊如果由人来喂养,将完全失去捕猎的能力;小熊长大后重达千磅,人类绝没有能力养这等猛兽。因此,为小熊着想,只能撒手不要理它,让它继续饿下去,希望它碰上好运气,能吃到大熊剩下的残羹剩炙。
  忍心让它挨饿,还不算难,难的是看见小熊被大熊咬死吃掉,雪地里剩下一团毛血模糊的白骨,探险家要承担这样的不幸――因为他的无情,致使小熊惨遭毒手。但这样的悲剧不能动摇他的原则,因为他不能干涉大自然的法则,他只能手握摄像机,只能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北极这片寒冷的土地,是白熊的王国,探险家只是访客,他不可以反客为主,运用所谓的人类的高科技来改变北极的生态圈,不可以因为夏季是北极熊的饥饿期,就在风高浪阔的水里抓几条鱼,送给北极熊充饥;他不可以因为北极熊自相残杀就出手制止;不可以因为小熊失去了母亲而将它接受为自己的宠物;不可以为了满足一己喜爱之情把它带回文明社会,交给动物园让它下半生饱食懒睡。
  这等无情,却是探险家的专业操守,绝非残忍,而是克制。对抗着消费社会的那种滥情,为大自然保留尊严而心存敬畏,在这套哲学里,人类对弱小动物的一点无情,是实现对天地宇宙的宽宏的“有情”。但这种高尚的情感绝不适用于文明社会以外的地区和人,不要让他们烹杀猫狗、拔孔雀毛、烧猴子尾巴的恶行多了一个振振有词的机会,不,这等高尚的逻辑跟滥杀动物是不一样的。
  探险家放任一只母狮猎杀斑马,有人悲问:上帝,你在哪里?上帝用远镜头在窥视,他没有干预,但他还是万能的主宰。
  
  编辑提点:对照本期《袋狼》以及陈染的两篇有关动物的散文,仔细体会。那三篇文章发自情感,本文止于理性。其实并不矛盾,所谓保护自然,其实并不需要人类做什么,只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少干涉自然就是了。正所谓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