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更大的作用_非执业会员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 要]近些年,有很多的地方对于非执业会员管理工作的力度加大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中对非执业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是自律管理体制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新时期的行业发展以及协会建设工作的重点。比如,对非执业的会员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然后开展相应的工作,对如何能够更好并且进一步的做好非执业会员在企业中的管理提出问题,结合实践,具体介绍对非执业会员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总结。
  [关键词]非执业会员;企业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2-0025-02
  
  1 非执业会员的现状
  1.1 量多、有很强的流动性、会员的分布也十分散
  非执业会员相对于执业会员来说,它的特点有,数量之多,流动性之强并且会员也很分散。以上海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例子,截至2010年的1月初,上海地区的非执业会员数已经达到了15360人,执业会员人数为19400人。在这里面,有14878人为非执业注册会计师,有482人为非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全国统一的注册师会计考试中,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有13560人参加考试,所有取得的注册会计师资格以及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的都是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且是成绩合格了才取得资格的。达到了82%的非执业会员人数。大约有2800人是经过考核而取得的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资格的,达到了18%的非执业会员人数。在这些会员中,有本地的人,有在外地工作的,还有在国外工作的和居住的,这些会员会随时发生地址和联系方式的变化。所以,这些存在的情况无疑是给协会和会员的联系以及管理的难度无形中增大了。还有,就是非执业会员所工作的单位十分分散,在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当中,有1400人是在科研机构或者是在学校里面工作的,大约有4200人是在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的,大概有9760人是在企业工作或者是金融机构工作的,非执业会员的个人行为占了会员的80%左右,会员的工作单位使得注册会计师协会很难与他们的联系有所建立,在现在的管理体制当中,协会管理的难度被大大地增加了。
  1.2 非执业会员管理的内容有待完善
  《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法律的执行,可以明确的看出,通过考试人员入不入会和他以后是否进入执业的队伍中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因为,已经入会的非执业会员只能享受很少的权益,这样就会使得会员和协会所联系的热情减少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以及工作地点更改之后不想也不及时地告诉注册会计师协会了,这样就导致注册会计师协会跟会员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来联系,比如说,在2006年的时候,当时要对非执业会员做年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以后在全国,甚至于世界各地在上海所注册的非执业会员能够每年按时的年检,在各大网站上都登了通知,尽管是做到了这个程度,会员参加年检的人数也只有一半左右。
  1.3 社会和行业的智力资源
  以上海地区为例子,在非执业会员中,大约有400人是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占非执业会员人数的52%,大约有2260人是具有高级会计师和高级审计师等的高级职称的,占25.4%,大约有6200人是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80%。根据上面所叙述的,占全部非执业会员的82.5%。一定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非执业会员所必须具有的,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工作是会计、审计、财务顾问和税务咨询等,怎样才能将他们的理论以及业务水平不断的提高,将非执业会员的能力充分的利用与发挥出来是关键。注册会计师协会今后要大力做好的工作就是要让他们能够为社会、为行业更好的作出贡献,但是,因为不但缺乏联络的方式,又由于刚刚所谈及的非执业会员的情况,所以,不管是哪一方面对非执业会员的管理的难度都将是十分之大的。
  2 有效发挥非执业会员管理作用的对策
  对非执业会员的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是因为根据非执业会员所存在的特点以及问题,要建立并且要不断地完善对非执业会员的联系方式和沟通的渠道,尽最大的能力做好非执业会员的工作,根据上面所写的状况,以下具体写了几个对策。
  2.1 必须要专人负责非执业会员管理工作
  如果想要能够更好地将非执业会员的管理工作做好,注册部门就必须要派有专门的人对注册工作进行负责,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转会、年检、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包括了所有的注册工作,还有就是维护咨询和解答非执业会员的问题。
  2.2 建立“非执业会员”专栏
  为了注册会计师协会与非执业会员之间的联系,也为了注册会计师协会与非执业会员之间的沟通的加强,并且为了使会员能方便的对行业管理的法规、规章、办事程序、行业动态等的内容有所了解。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的首页上,在注册管理这一栏中又开辟了一栏,那就是非执业会员这一栏,非执业会员的有关法律法规,要在非执业会员一栏下开设,比如说文件的批准与否,非执业会员的说明;比如,入会,退会,转会等,注册会计师协会的通知、意见等,将非执业注册会计师查询,非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查询建立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的首页上,还要开通电子咨询的信箱,派遣专门的人员对栏目的维护以及咨询信箱中的内容进行回答的工作进行维护。
  2.3 会员的需求要积极了解
  非执业会员的座谈会要经常性的组织与召开,还有就是可以对会员做一个调查,也就是用问卷的方式,并且对会员的需求要多加的听取,以及会员对协会工作的建议以及意见,将与会员沟通的渠道建立起来,也将非执业会员数据库建立起来,将数据库建立是为了能够全面的,动态地掌握非执业会员的个体变化和一些整体的情况。对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上海注册会计师协会将非执业会员数据库建立了出来,数据库里将每一个非执业会员的个人资料都输入到数据库当中去,每一个非执业会员的个人数据都可以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网站上查询到,如果在个人的数据发生改变的时候,可以自行到网站上更改自己的资料,这样注册会计师协会跟会员之间的联系的中断就可以避免了,对于前面所说的工作实践可以看到,非执业会员的管理工作的难度是相当之大的,并且也是很繁重的,尽管如此,这个工作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的,对于工作的总结,对非执业会员管理工作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2.3.1 将会员联络制度有效的建立
  因为非执业会员的特点是分布很广,数量又多,流动性又特别的强,如果只是依靠注册会计师协会一方面的力量要将非执业会员的管理办法以及服务的内容,传达到每一个非执业会员手中,那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将联络员的制度有效是建立是将这些问题解决的唯一有效的措施,以非执业会员之间比较方便的联系为主要的目的是联络员制度的组织体系当中的一个原则,然后将非执业会员按照工作单位的关系,并且按照所在地区来分小组,在每个小组当中确定小组的联络员,这样就可以在非执业会员之间形成一个联络网,是以联络员为核心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要负责的是跟每个小组的联络员联系他们的工作,为了使联络员的工作热情能够调动起来,对各个专门的委员会可以参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考核管理的办法,在一定的方式上给予联络员补偿。
  2.3.2 开展非执业会员的后续教育
  接受后续的教育是非执业会员所享有的权利之一,为了能够让会员们十分地了解这个行业现在所处的现状以及发展,非执业会员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后续教育应该在非执业会员当中实施,并且要逐步的扩大培训的范围,同时也要增加训练的内容。因为非执业会员的全日制学习是有困难的,也有多元化的业务,后续教育内容的不同要求的协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后续教育的培训课程,组织不同内容的培训课程。培训中,在形式上,执业注册会计师有可能是有组织的,培训评估师后续教育也是有一定可能的,在这些名额当中,有一些名额的数量是要保留出来的,保留出来的要用在非执业会员的邀请中,有关的学者与专家们也是要邀请的,因为有一些的专题报告是要邀请他们做的,远程的教育可以用在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地方,使非执业教育的培训可以继续的进行,非执业会员的自学需要通过后续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及考试需要用到的光盘,在规定的后续的教育培训完成以后,培训的内容上面,非执业会员的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
  2.3.3 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机会需要提供
  给非执业会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就是开设网站与网页,在此基础上,非执业会员可以针对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些事件,是和行业之间以及非执业会员有关的,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说在政策法规上的内容,意见,建议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和联络员,并且协同小组作一个不定期的非执业会员的座谈会,给非执业会员与协会及会员之间提供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将行业的形势及发展让会员有足够的了解,给非执业会员一种家的感觉。
  3 结 论
  完善对非执业会员管理的法规的建设,一定要改变现状,强化紧密的联系,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的吸引。在此基础上,给予非执业会员的权益和服务要实实在在;在法律的修订上,要将条款写得比较明白。也能将这个法律尽快地修订出来,还要有体现非执业会员权益的内容,以及开展非执业会员的服务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打下基础,整个会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非执业会员的管理,所以,《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要与非执业会员的管理、会籍管理的思路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戴志民.福建省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管理问题[J].价值工程,2010(14).
  [2]张立红,李艳.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
  [3]柳木华.盈余质量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1).
  [4] 赵耀,齐鲁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J].经济师,2007(9).
  [5] 柳木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组织形式的风险分析框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