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通讯有学问] 有学问的成语

  初二语文课本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写一篇小通讯”。通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作文体裁,它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所以,通讯具有新闻的一般特点,比如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等。
  通讯包括两种,一种是事件通讯,另一种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是报道典型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它以事件为中心,既叙事又写人,来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风尚和新成就。也可以截取新闻事件的一个或几个片断,进行详尽的描述,来揭示事件的深刻意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先进人物为主,着重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课文《寻找时传祥》就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了时传祥的敬业精神。其中,“寻找”一词用得极为贴切,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做人——正直、敬业、实在。
  本单元要求写一篇小通讯,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分清类型。动笔前,要分清是事件通讯还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侧重写事,要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写清晰、写完整;人物通讯侧重写人,写人物的事迹;要把人物的形象写清楚、写生动。只有明确了类型,才能有所侧重,并集中笔墨将事件或人物写到位。比如,《南京大屠杀》属于事件通讯,其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恶行。《阿炳在1950》是人物通讯,作者根据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叙事写人,使人读来如有亲历之感。
  2. 明确主题。任何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主题,通讯也是一样。主题要鲜明,要有时代感,能弘扬一种社会风尚或给人带来鼓舞和教育。而且,确定了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结尾才有依据。通讯是对重要事件或典型人物的报道,要突出事件的真实性和教育意义,要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时代气息。郭明义是新时期的雷锋,20年来,他一直坚持无偿献血,有时一年献两次,从未间断过。郭明义累计无偿献血达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这样的先锋人物体现了社会的美德,那么,写他的通讯,主题可围绕“奉献”“理想”“责任”“爱心”等展开。
  3. 材料典型。材料是通讯的生命,只有典型的事件或人物,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所以,要对材料进行筛选,选择热点事件或新闻人物,用熟练的生动的语言写好细节,把人物形象突出起来,尽量克服雷同之病。还以“郭明义”为例,可以写他的献血事迹,可以写他资助贫困学生,可以写他爱岗敬业。比如:“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5年,郭明义又开始捐献血小板,每月捐献一次,已捐献40多次;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2007年2月,鞍山市中心血站血源告急,郭明义知道情况后,立即向单位提出申请,写了一份无偿献血的倡议书,号召广大职工无偿献血。矿上有100多人献血,总计2万多毫升。”文章就这样以时间为阶段,交待人物的主要事件,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4. 表达多样。一篇通讯除了叙述外,还可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达到感染人、启迪人的目的。特别是在刻划人物时,可使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格,突出语言的生动性。在《南京大屠杀》中,作者一边列举日军的兽行,一边表达内心的愤怒,比如:“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这句话强调了日军的罪行惨无人道。再比如:“时光可以流逝,受害人终离人世,然而历史无法忘却,也不应该忘却……”这句话让人们记住民族的灾难,勿忘国耻。
  5. 小处入手。小通讯就要体现一个“小”字。选材上要“小”,篇幅上要“小”,表达上也要“小”,可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截取生活中的某个画面或某一人物,围绕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以及人物的事迹展开。小通讯要有故事性,情节上富于变化,使之具有吸引力。叙述时,可以写周围的环境、现场的气氛,通过画面来呈现人物的心理世界。
  本栏插图 黄咏茵
  本栏责任编辑 张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