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一体化)探索_“一体化”语文教学的实验探索

  【摘 要】“一体化”语文教学,是指将并不太具有系统性的语文学科及其教学整合成相应的一体化,让学生在一种全方位、多元化的“全语文”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完整的一体化语文学习,最终实现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们经过反复尝试与总结,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三维操作模式”:1. 单元式一体化语文教学;2. 文段式一体化语文教学;3. 技巧式一体化语文教学。
  【关 键 词】“一体化”;语文教学;“三维操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55-02
  一、“一体化”语文教学的涵义
  什么叫“一体化”语文教学?本概念提出者——特级教师林惠生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就是将目前并不太具有系统性的语文学科及其教学整合成相应的一体化,让学生在一种全方位、多元化的“全语文”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完整的一体化语文学习,最终实现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对于“一体化”语文教学的研究,始于林老师1999年以“读写一体化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列为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专项课题。后来,他又由此拓展为“一体化”语文教学的研究课题,由一批老师开展实验,列为市“十五”立项课题。经过这样前后两轮承接的滚动式实验研究,本课题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本课题的主攻任务在于:首先要研究教材如何为“一体化”语文教学服务,即熟悉每一篇课文的内容特点,体会每一篇课文的“精彩处”或“典型处”,尽力捕捉其能够成为“一体化”的有效因素,以作为“一体化”语文教学的契机或载体(也就是资源);然后要研究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一体化”语文教学的措施、方法及其途径,以形成一些较好的“一体化”语文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语文教学的意义
  长期以来,普遍认为语文教学费时费力,最终学生还是读不能读、写不能写、听说能力很低。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肢解式”和“单一式”的教学,破坏了对语文整体地领悟体验的学习规律,故听说读写能力很低,便导致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不高。为此,我们要积极引进“一体化”语文教学,重点研究:在利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时候,要实现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的提高,则必须树立整体观,从整体上去构思、规划和有机把握,从微观上运用一些具体的技巧、方法及招式,即一体化语文教学模式等,并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体验、去探索,以至形成“一体化”语文观。
  进行“一体化”语文教学,就能够在研究语文教材内容上形成新的理解(包含编排特点与意图等),并让这些理解都成为“一体化”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为实施“一体化”语文教学提供保障。因为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一体化语文教学的基本资源。如果运用一体化教学观,则可以重新审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重新组织教材、取舍教材、开发教材,形成具有一定系统性的教材,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是例子”。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如果运用一体化,就会将一个个例子串连起来,让学生不仅仅从中学习故事、体味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地积累语文知识,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一体化活动中培养语文能力及整体素养。教材中的这些课文都是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最重要的是它们语言丰富、生动、规范,布局谋篇独具匠心。可以说,这是进行一体化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途径。
  三、“一体化”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及其效果
  一体化语文教学,既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过程与手段,它必须依靠相应的具体操作模式来实施。我们经过反复尝试与总结,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三维操作模式”:1. 单元式一体化语文教学;2. 文段式一体化语文教学;3. 技巧式一体化语文教学。现在分述如下:
  1. “单元式一体化”语文教学。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载体,但其主要方面还是阅读。因此,读写结合点的确定应与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一致。“单元式一体化”语文教学即以相关教学内容组成有意义的单元或者依据课本现有的单元体系而进行一体化教学。其操作模式为:“四环三型”,单元式“读写一体化”教学具体实验模式为“四环三法”。
  “四环”,即指每个单元确立为四个环节:
  (1)确立单元一体化的总教学目标体系;
  (2)设计单元一体化的主要教学问题;
  (3)选用一体化训练的材料;
  (4)实施一体化训练的方法。
  “三型”,即把“读写一体化”分为三种类型:
  (1)解读导写型;
  (2)品读类写型;
  (3)感读迁创型。
  这样,在“读写一体化”教学实验的实际操作中,我们首先组建了单元化读写训练的目标体系,真正形成“读写一体化”的一个个环节,或者一个个板块。从单元入手,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让单元化目标在“单元化”训练中得到落实。
  2. “文段式一体化”语文教学。即以课文具有某种特色的文段(如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关于读、写、听、说等全面、深层次地揣摩玩味与欣赏,理解其中的特色,并模仿或借鉴这种特色进行一项或二项表达交流活动(如文段或举行某种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等)。如,教学《翠鸟》时引导学生抓住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描写翠鸟羽毛的特点,向学生渗透按顺序观察的方法。然后就指导学生仿写孔雀、白鸽……再如,在学习了《太阳》后,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课文的结构安排,抓住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文章使用的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然后模仿着去写小型的说明文。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习作能力自然得以提高。
  3. “技巧式一体化”语文教学。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技巧式一体化的训练方法:
  (1)补白式。即把课文中的必需情节在空白处补上,使文章的内容更流畅完整,或对一篇文章有意识地截掉一些句段,以形成空白,让学生把空白处补读出来,或自己另写一段合适的话并填进去。   (2)拓展式。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中生动的闪光点,由闪光点产生联想,或借鉴闪光点来拓展,挖掘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素材,让学生开展一体化的听、说、读、写活动,使学习语文和现实实践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语文内部上的一体化,还有语文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的一体化。如,教学《穷人》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续写练笔:以《再种葫芦》为题,续写种葫芦人知错改错的故事;在学习《乞巧》后,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与有关背景资料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对该诗的扩写。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创新写作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3)超文本形式。即超出语文课本,与作者、编者、教师、同学间的对话,形成一种对话教学形式,以使学习语文与人文教育一体化,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整合的一体化语文素养的教育体系,让学生受到比“语文”更多的教育。
  实践表明,一体化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一项成功的教改措施。首先,它改变了旧有的语文教学观念,使师生树立了一种全新的综合型大语文观。在充满三维型一体化色彩的课堂上,教师不再只演“教案剧”,而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一体化语文教学为主流”的新特色。其次,大大激发了学生整体、多元地学好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以一种主体探索者的心态,在一种整体框架下,用读写彼此互动的方法,去愉快、轻松、自然地学习语文。特别是让他们在写作时,学会了尽力与阅读的体会感悟结合起来,以读引写,以读促写,效果很好。这样,大大减轻了学生写作的压力与负担,使学生怕写、厌写的情绪大为减少,从而改变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激起了他们对写作乃至整个语文学习的兴趣。
  总之,“一体化”语文教学,通过实验探索,使学生不但学会把听说读写活动联系起来,而且又创造性地把各种能力培养联系起来、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把知识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这几种“联系”本身就是一种“一体化”,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丁有宽.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教例与实验[M].人民日报出版社.
  [2]林惠生.读写一体化的创新思考[J].广东教育,2002,(4).
  [3]林惠生.对“一体化”语文教学的构思论证[R].(课题讲座稿),2003,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