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总结 [建筑材料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摘 要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实验教学及考核形式的改革等方面论析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 建筑材料课程;职业核心能力;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059-02
  现代高职教育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1]。这里的“能力”不仅仅是指“技能”,而是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必须研究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更多地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尽可能成为职业实践者,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分析学生普遍的和特殊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个性化教学,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建筑材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又很贴近工程技术的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高职建筑工程类的课堂教学实践,对建筑材料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和总结。
  1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实用性、针对性,充分反
  映高职教学重点
  按照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个学会”,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以学生为中心,精选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以知识传授为主线转变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教学内容以“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来确定。由于建筑材料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速度快,而教材的编写与更新滞后于高新科技的发展,不适应建筑产业及技术的不断调整和发展需要。为此,笔者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精选专业理论教学核心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把陈旧的、过时的知识及时淘汰,同时增加现代科学知识的含量,把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等及时补充到课堂中,注意追踪建材市场新材料的使用、施工现场新工艺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从应用角度上更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运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否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三位一体”是指学生实训、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笔者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搬进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有问题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学习。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如在讲解结构材料水泥、混凝土、钢材这一部分内容时,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上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和生产实训(到各实习单位)有机组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2.1 在理论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大大增加了课堂上的信息量,能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表达出来的内容表达出来,直观形象,声像俱全,一目了然,而且能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好。与此同时,利用学院的教学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学习,将本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自测题库以及与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检测技术、新动态、新法规等内容放在教学网络平台上,使学生除学习书本知识外,还可及时了解建筑材料的最新动态,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教学网络平台可以进行教学交流和网络答疑,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灵活性、多样性、互动性。
  2.2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现场教学法
  为了切实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搬进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即由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单项实验到综合实验,教师现场讲解各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注意事项及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有问题现场提问,现场就能及时得到解答,师生互动。在教学中,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现场即是课堂,灵活机动。这样实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3 以实验为载体,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提高学
  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实验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由“能做”转为“会做”,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2]。建筑材料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能力?
  3.1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学生参与准备实验,会自觉提前预习;学生对整个实验有大体的认识,有“先睹为快”的自豪感;参与准备的学生可以带动或指导同一组的学生,增强实验效果;有时间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参与研究讨论,解决问题,促进创新教育;准备过程可与教师相互交流,探讨改进教学。
  3.2 师生角色的转变
  实验中改变以往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课前教师把重点、关键点简明扼要地说明一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作指导,发现问题具体解决,普遍问题操作示范或理论解释,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地位,“降低”教师身份。在以往的实验中,学生害怕做实验,不敢操作,担心教师的批评,束缚了操作能力。教师与学生以“同学”“朋友”的身份,提醒、讨论实验中的问题,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学生对教师的反作用又促进了教学相长。
  3.3 开放实验,强化应用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具有“职业性、应用型”的特点。在高职教学诸多环节中,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形成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方面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作出具体的实验日程安排,向学生提出实验任务和要求,对实验原理、步骤等简单说明,不作细致交待,由学生亲自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教师只在提供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这样就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空间,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以考核为抓手,实行多元化考核,提高学生的
  职业核心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教学效果,即学生毕业以后实际具有的职业或岗位所需的能力。而且关注的是学生的水平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的能力标准,而不是他个人相对同组其他人的成绩水平。因为检验学生质量好坏的是社会,而不是学校。考核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分析、检查、判断、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所以,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核模式一般是笔试,这种考核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从内容看,强调的是课程理论,忽视对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考查,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考试内容大多停留在知识记忆、理解的认识层面,实践、应用、创新不多,考核形式单一、枯燥,无法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素质,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就职业教育来讲,传统的考核方法是不能完全判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强弱的。
  针对上述的问题,将本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一是考核内容多元化、综合化;二是考核方式多样化;三是考核时间分散化;四考核主体多元化。即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起来,突出技能考核,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个人实训考核与集体实训考核结合起来,考核评分与考核评语结合起来。改革期末考核办法,把考核重点放在实践技能上,把考核重点放在教学工作中,把考核对象个别化。注重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和考核,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中来。考核方法采取突出能力、化整为零、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理论性强的内容,采取学期末考试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技能性较强的内容,运用灵活多样考核方法,如采取提问、观察、单项技能实际操作、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等综合方式进行考核。结合平时学习情况,将学期总评成绩分为几部分,依据不同内容实际分配不同权重。在校内的实际技能考核以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校外实习考核以师评和企业技术员评定为主,终结性的考核以师评和专家评价为主,相关职业资格考证以行业专门人员考核为主。
  考核为开放性评价,鼓励学生间、小组间的相对评价和适度竞争:既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的作用及进步情况,有利于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湛.大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职教论坛,2003(23):33-38.
  [2]卢君,黄启亮,庄建平,等.改革高职实验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