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最难的课 应用型工科专业课之课堂教学经验谈

  摘 要 专业课教学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渠道,由于工科专业课的特点,任何单一教学方法皆无法满足工科专业课教学要求。根据多年专业课的从教经验,分析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键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专业课教学;应用型工科专业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073-03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Applied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Course//Peng Fang, Zhu Chunmei
  Abstract The specialized course teaching is the main channel of students obtain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course, any single teaching method is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course teaching.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experience of specialized courses teaching, several key measures in specialized courses classroom teaching are analyzed, these methods are proved tha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specialized course teaching; applied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course; quality of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UESTC Zhongshan Institute, Zhongshan, Guangdong, China 528402
  1 引言
  对于高等院校的工科生来说,绝大部分专业知识及能力来源于专业教学课堂,专业课教学在培养工科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专业课的教学还普遍沿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习惯以告知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枯燥乏味,重点不彰、难点不显,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能真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突出应用的特点,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2 工科专业课特点和教学方法分析
  工科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前提下,随着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缩短总学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实践学时,使得专业课的课堂学时比以前减少许多。工科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具有学时紧、内容综合、更新快、应用性强、叙述性内容较多等特点[1],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掌握如此丰富的知识成为专业课任课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甚多,涌现出案例教学法[2]、现场教学法[3]、大作业教学法[4]、学生上台授课法[5]、课题式教学法[6]等一系列新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如果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恐怕都无法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笔者也曾观摩过学生上台授课法的课堂,请部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做好授课准备,课堂邀请这些学生给其他学生介绍其中一部分的新课内容,但是这些学生的讲解远远谈不上生动,离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去甚远。
  目前中国的大学课堂,由于人数众多,无法像国外那样采用小班教学,让每位学生都发表意见或参与讨论,这使得许多教学方式的使用皆受限制。由此可见,专业课的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因事制宜”,更新课堂教学理念,综合运用各种新型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专业课课堂教学关键措施
  对于应用型工科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其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点。笔者根据多年的专业课从教经验,谈几点体会。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产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泼状态,能有效诱发学习动机,激起思维的积极性[7]。兴趣的培养,专业课的第一堂课很关键。在第一堂课中要理清三方面内容:一是该专业课的作用,学好这门课后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什么帮助,可以用这门课的知识来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介绍本门课在本专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同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的联系,使学生对课程有整体把握,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三是结合生产实践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有直观认识。第一堂课,就要让学生饶有兴趣,充分激发他们内在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很有必要掌握这门专业知识,认识到学习专业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对于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这样的激励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持续加强,让其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意义。
  3.2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实施“满堂灌”,否则必将适得其反。这是众多青年教师初上讲台常犯的错误,教案写得极好,课件做得也不错,课堂上希望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导出来,缺乏重点,缺乏主次,虽然把书本知识教完,然而效果甚微。这是因为没把学生教会,继而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如从前努力。这是本末倒置,弄错了课堂教学主体。教学应当是为学生服务,在任何时候都应以学生为“本”。要想上好一门课,首先应该去了解教学对象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的特点是什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和适应他们、尊重他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目的最终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3.3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量体裁衣”的过程。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本着学有所用、学为所用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对大纲和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增补,删减一些与专业能力培养关系不大或教学内容陈旧僵化的课程和内容,精选经典的教学内容,充实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动态,增加当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新成就、新思想、新发展,尽可能使学生掌握一些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开阔思路。
  接着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区分主次,根据学生特点为每个知识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善用启发、对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去学习。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精细到斟酌多媒体课件的每一句描述是否正确、是否必要,板书应该写哪些内容,版面如何设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教师备好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备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备课越充分,授课越游刃有余。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有人甚至说它是个无底洞,这也并不为过。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授课情况、学生的反应判断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
  3.4 注重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的主要宗旨是活化课堂教学,使教与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师与生相互启发、相互推动,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是教师自顾滔滔不绝,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的地位,则必然让教学成为教师自言自语的独白。学生只有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参与者、推动者,才能成为受益者。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关键是“互动点”的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针对即将教授的某些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互动点”,为课堂上的“互动”做好准备[8]。
  “互动”有着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课堂具体实施中可采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等方式。也可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适度给学生留一定的思维空间,教师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刺激和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新意、有层次,既满足教学需要,又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随着讲课内容的进行,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讲授的新知识回答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获得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是调控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能使学生紧随教师的思路,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从而实现课堂互动式教学的良好效果。
  3.5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阶段,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并注入强劲的动力[9]。因办学定位不同,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专业应用能力为主,反应在课堂上,则要求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现场实际。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习动力、严肃科学态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间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有效手段。
  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有效方法,这需要教师对所教授内容的生产实际运用有所了解,从生产环节或科研项目中发掘案例。教师应多与专业实体相联系,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使教学内容尽量符合行业技术现状,并适当展示技术发展潮流。工科专业课的每个章节或若干个章节的内容可组合成一个较大的案例,通过对一些典型的工程案例的深入分析与思考,让学生对该案例的设计思路、需解决的具体问题、用到的理论知识等有一个清楚的把握,使得学生能从实际课题中抽象出理论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的同时也开拓思路,培养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
  3.6 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实践,参与教师课题
  掌握知识的最好方式就是运用知识,特别对于工科学生应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实践。目前,许多高校的科技实践覆盖面、受益面不广,主要原因在于:1)宣传不到位,许多学生不了解国内的学科竞赛情况,不知怎样参赛,也不知自己的水平是否能够参赛;2)参与热情不够,对科技实践不够重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了解国内目前的科技赛事情况,弄清楚参赛时间、参赛条件和参赛水平,引导和组织学生参赛,强调课外科技实践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对于考研的学生,还可提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复试成绩,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除此,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如有条件,可邀请学生参加科研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专业课教学只要以学生为“本”,从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受学生欢迎。当然,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这样才能常教常新、常教常精。
  参考文献
  [1]吴海桥,李勇.提高工科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6(3):88-90.
  [2]欧俭平,马爱纯,蒋绍坚.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高教论坛,2006(5):131-132,135.
  [3]邵如平,方志,郝丽丽.《高电压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4):64-65.
  [4]邓元龙,吴玉斌,孙秀泉.以大作业为驱动力的工科专业课实验教学环节改革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6(2):53-54,79.
  [5]马歌丽,彭新榜,高建奇,等.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5):160-164.
  [6]殷月兰,焦新安,潘志明,等.微生物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改革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977-1979.
  [7]陈瑜,姜晓华.论工科课堂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107-108.
  [8]吕爱民,姚军.高校工科互动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100-104.
  [9]彭芳,周文辉.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之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