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补给【洪武朝晋府后勤补给述略】

  摘要:明代面临的边境安全隐患主要有蒙古、西番、吐鲁番、女真和倭寇,这些边患持续时间长、波及地域广,因此边防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明代各地边防军中,山西边军作为防御蒙古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后勤补给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过明王朝的发展轨迹。后勤补给是指平时和战时两种状态下对军队进行后勤保障的财力和物力的总和。在明代,对后勤补给的看法基本还是以满足军队在战时和平时两种状态下的衣、食、住、行需求为主要内容,大体上包括武器装备和粮食军饷的供应、马政等内容。
  关键词:明代 洪武 晋府 后勤补给
  明代面临的边境安全隐患主要有蒙古、西番、吐鲁番、女真和倭寇,这些边患持续时间长、波及地域广,因此边防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边防军的后勤补给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军事力量的大小以及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
  在明代各地边防军中,山西边军作为防御蒙古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后勤补给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过明王朝的发展轨迹。在明前期特别是洪武时期,山西境内的边军构成主要是以卫所制下的“守城军”、“班军”、“屯军”和“王府护卫”为主;以中央批准地方设立的“边郡土兵”和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乡兵”为辅。
  据《明史》记载“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 。在洪武时期山西境内的王府护卫主要指晋府护卫和代府护卫。晋王朱㭎受封于洪武三年,十一年就封太原;代王朱桂受封于洪武十一年,初授豫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于代,同年就藩于大同。这两王属于明初诸王中“塞王”的类型,即其担当着较重的守御国门的职责,与其类似的诸王还有秦王、肃王、辽王等诸王,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例举了。
  据《太祖实录》载,受封就藩于山西的诸王中,晋王、代王的军队曾数次受命北征:如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上命晋王总宋国公冯胜等所统河南、山西马步军士出塞”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敕代王率护卫兵出塞,受晋王节制” 、同月“命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往北平等处备边,其山西属卫将校悉听晋王节制”等等 。根据留存下来的诸多史料,可以认定这些3000—19000人不等的王府护卫是一支兼具王府卫队和边军双重属性的军队,平时主要负责王府的侍卫、仪仗以及防御,战时则听从中央及诸王的调遣。那么,王府护卫的后勤补给究竟如何?笔者以洪武时期晋府护卫为论述对象来简要分析这一问题。
  朱元璋命令诸王率军出征,一方面是希望他们能够藩屏大明江山,这些军事活动有锻炼和镇守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也是王府护卫战斗力较强之故,史载洪武时“帝念边防甚,且预诸子习兵事,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事 ” 特别是晋王朱㭎,和燕王朱棣“尤被重寄 ”。能得到这样高的重视,说明朱㭎的军队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而这必然有相对完善的后勤补给做保障。
  后勤补给是指平时和战时两种状态下对军队进行后勤保障的财力和物力的总和。在明代,对后勤补给的看法基本还是以满足军队在战时和平时两种状态下的衣、食、住、行需求为主要内容,大体上包括武器装备和粮食军饷的供应、马政等内容。
  首先是粮饷的供应。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的粮饷供应的充足是保障其战斗力的有效措施。晋府护卫的粮饷来源主要有如下几类:
  一是朝廷划拨,如军队中的中高级将领,因为其俸禄大体都属于各亲王固定配给的份额中的一部分,即如明史中所说,是“禄之终身”的。当然具体负责划拨的部门也有很多,如兵部,其“隶籍兵部”,又如户部,其职责当中有“赡军输、实边储” 等,就是负责边军的粮饷供应,王府护卫的部分粮饷也来源于此。二是地方协调。由于洪武时期地方军政机构仍在草创期,行政和军事机构的名称及所辖事务均有反复变化,所以这方面尚无具体的定制和规定,但山西都司和山西行都司在后勤补给体系中专门性很强,对屯田事务也负有重则,所谓“职掌地方军政,率其下属卫所隶于五府,听命于兵部” 就是如此。三是自筹粮饷。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粮草军饷的主要筹措手段之一,所谓“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 就是真实的写照。
  其次是武器装备的供给和配备。
  火器方面,明代,是“以冷兵器为基础的古代战争向以火兵器为基础的近代战争转化的过渡阶段” 。自朱元璋时就非常注重军队的装备问题,加之立国之后四境边患频繁,更使得举国重视武备,尤其是火器、火药等,明人视火器为“神器”,也把火器看作是克敌制胜的“长计”,甚至还形成了“火器监造人、火器主造人和火器具体制造人三位一体的火器制造人负责制” 来保证质量。在地方,具体到山西,负责火器制造的机构是各司府州县以及都司卫所下属的杂造局和军器局。最初的杂造局设立于洪武十五年(1382) ,此机构最终完善要到洪武二十二年杂造局属各卫所并归中央的五军都督府管辖为止 ,但其受中央控制的程度很大,没有充分的自主制造权。传统兵器方面,明代军队配备的武器,其来源主要有:承袭于宋代的传统兵器、明人独创的兵器、模仿或改造的日本式武器和各类火器这四种。虽然各种火器在边军武器装备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但传统兵器的使用也没有被废止,如地方的司府州县和都司卫所置军器局,负责传统冷兵器的供给和维护。洪武十一年夏四月,朱元璋就下令“工部定天下岁造军器之数,甲胄之属一万3465,马步军刀21000,弓35010,矢1720000” ,其中山西布政使司负责的是“甲胄500、弓1000” 。布政司以外,都司卫所和府州县也制造兵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司军器局制造军器的职能有向卫所转移的趋势。府州县承担造军器的部分原料,然后交卫所制造,承担的比例一般军三民七,也就是卫所承担十分之三的军器原料。需要注意的是,这当中直接供给晋府护卫的数量,只相当于其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最后是马政方面。山西边军的马政机构主要是设立于洪武三十年(1397)的山西行太仆寺 ,下设有卿一员,少卿一员,寺丞无定员。其机构设于太原府,职掌山西都司太原左卫、镇西卫等卫的马政,也负责晋府护卫的马政运作,史载“凡骑操马匹印烙、俵散、课掌、孳牧,以时督察之” 。初设时行太仆寺官地位很高。洪武三十年二月,后军都督府同其他五军都督府官于奉天门奉圣旨,“如今山西等都司开设行太仆寺,恁都府行文书去说与都司卫所知道。这个衙门职掌提调马匹,比较孳生,但有作弊亏欠马匹,许令本寺官举问品。职虽小,所掌事重,如同御史出巡按治。该管指挥、千百户、卫所镇抚首领官吏,务要将所养一应马骡尽数开报,听从本寺官点视、提督,敢有非礼抗拒,许本寺官闻奏拿问。” 朱元璋将行太平寺官与巡按御史相提并论。但后来该官地位大大下降。孳牧马只是三关、大同等镇战马的来源之一,此外还有朝廷拨银买马等多种。马匹配备到军伍中,称为骑操马。此外,在《明史》当中还有关于晋府、代府、沈府的“群牧所”,从其名称判断也应是王府护卫下设的马政机关,但其设立年代、具体职掌等内容在相关史籍中记载较少且语焉不详,故只在此顺带一提。
  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大体上就是洪武年间晋府护卫后勤补给的大体发展和运作情况,基本上其发展可以概括为:军饷粮储等基本物资的供给从临时划拨和远途运输的方式向本地屯田及田赋解决的方式转变;传统武器装备和新兴火器装备的配给和更换以及马政方面的相关事宜也从临时动议向定制定向供应配给转换的趋势。
  应当说王府护卫后勤补给的不断完善细致和成体系化,对于明代巩固边防是有积极影响的,但其极易造成地方强势的诸王对中央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随着建文时期靖难之役的影响,中央权力发生更迭,诸王的军事力量强化和完善的过程被中央强势切断,并在之后的日子里走上被削弱裁撤的道路,晋王代王等塞王的子孙多被转封移封,新封的藩王也大多不掌实权,原本定制下的军队多有裁撤,战斗力低下,后勤补给的发展完善也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参考文献:
  [1]《明史?诸王传》.中华书局.1974年.
  [2]《明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影印本.
  [3]《三关志》,续修四库全书本.
  [4]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战争发展史(上卷)》.[M].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47页.
  [5]刘旭.《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年.第71页.省略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09级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 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