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品质的培养 [指导检验方法,培养思维品质]

  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检验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解题中的错误,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一、经验检验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解题结果作出敏捷的判断。如果求出的结果与实际数量相符,说明解题无误,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求得一张课桌长65米、四年级同学平均身高135米、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18岁等,这些数量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明显有误。
  二、估算检验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根据题目条件,预先估计一下正确结果的取值范围,如果计算结果不在此范围内,则说明解题有误。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一件工作,甲独做小时完成,乙独做小时完成,两人合做这件工作,几小时才能完成?
  有的同学这样列式计算:1÷(+)=1(小时)。
  由于甲、乙合做这件工作,因此合做时间既比甲独做时间少,也应比乙独做时间少,而算式结果1小时,与估算结果相差很大,从而断定列式不合理,结果是错误的。
  再如,在求平均数应用题中,平均数应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利用估算检验,可很快确定解题是否正确。
  三、代入检验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检验时,把解题的结果当做已知数,与题目中的某个条件交换,然后按照题意倒着一步步地计算,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已知条件相同,如果相同,说明原解答正确。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梨花庄要挖一条长580米的水渠,已经挖了5天,平均每天挖65米,剩下的要3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580-65×5)÷3=85(米)
  检验时,把后3天平均每天挖的85米当做已知数,可求出下列几种数量:
  ①总长度:65×5+85×3=580(米);
  ②前5天平均每天挖的米数:(580-853)÷5=65(米);
  ③前面已挖的天数:(580-85×3)÷65=5(天);
  ④剩下的还要挖的天数:(580-65×5)÷85=3(天)。
  上面求出的数量与原题中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原解答正确。
  四、解释检验法,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在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先不要急于计算,而是对所列综合算式按运算顺序逐步进行解释,写出每步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直到最后是否符合原题目所要求的问题为止,如符合再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例:修路队计划10天修路120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3米,实际多少天修完?
  综合算式:120÷(120÷10+3)
  ①120÷10……求的是计划每天修路多少米?
  ②120÷10+3……求的是实际每天修路多少米?
  ③120÷(120÷10+3)……求的是实际多少天修完?
  最后一步与原题目所求的问题相符。利用这种方法逐步解释说理,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五、另解检验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检验时,设法用其他方法重新解答,如果这几种方法求得的结果相同,说明原解答正确。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全长的,照个速度,剩下的还要几天才能完成?
  有的同学这样解:2400(1-)÷(2400×÷5)=20(天)
  或2400÷(2400×÷5)-5=20(天)。
  上面这种方法比较烦琐,可用别的方法检验:
  ①用倍比法检验:5[(1-)÷]=20(天);
  ②用分数问题方法检验:5÷[÷(1-)]=20(天)。
  或5÷-5=20(天);
  ③用工程问题方法检验:1÷(÷5)-5=20(天)
  或(1-)÷(÷5)=20(天);
  ④用比例方法检验:设剩下的要x天完成
  ∶(1-)=5∶x,x=20。
  解决实际问题时,可指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检验方法,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树立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